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养殖户的“保护神”

—— 记荣昌区政协委员张成聪

□ 作者 唐晓 张菁

张成聪(左一)指导农户生猪生产

张成聪,荣昌区政协委员、区畜牧局高级畜牧师,自198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村基层摸爬滚打,被同事和村民笑称为“从乡村走来的畜牧师”。

“我是一名政协委员,更是一个农民。”这句话,时常挂在他的嘴边。

畜禽的“保护神”

民间俗语说:“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缘何?病疫难防,风险无情。因此,在畜牧业的发展上,为其保驾护航的兽医显得尤为重要。在走访的过程中,张成聪发现,农民不懂技术是造成畜禽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主动向领导请缨,走出去服务,到村居培训,送技术到户,这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养鸡大户的鸡棚,养猪大户的猪舍……到处都留下张成聪的足迹,他的手机和宅电也成了公开的专家热线。在为养殖户搞好防疫防病的同时,张成聪还总是以“我个人麻烦点不算什么”的心态,不断推广养殖新技术,为养殖户开展一般兽医都不承接的服务项目。

他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无公害优质猪养殖”“禽流感、圆环病毒病防治技术”“家庭牧场”等畜牧兽医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给了养殖场和养殖户,将国内外畜禽常见病、新发病及时发布给养殖户。他还借助政协、科协等渠道,开展送科技下乡,主办畜牧兽医技术讲座1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近2万人。

随之发生变化的是,养殖户们的畜禽养殖从传统的零星散养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产业。

致富的“参谋长”

“在农民的致富路上,尽力扶一把。”这是常年扎根在基层的张成聪的心愿。

3年前,40多岁的刘小华和丈夫一起辞去工作,在岚峰林场租借1000多亩麻竹林地,办起养殖场。因缺乏养殖经验,夫妻俩随便搭建了几个简易的鸡棚,饲养了3000只土鸡。没想到,一次鸡瘟导致3000只土鸡所剩无几。刘小华夫妻欲哭无泪。

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找到了张成聪。当天,张成聪就前往养殖场围着鸡场转上好几圈仔细查看。“你要改建消毒通道,分别建人用消毒池、车辆消毒池,圈舍也必须改造。”

“现有的鸡舍低矮,空气不流通,鸡粪发酵产生的空气二氧化硫,是有毒有害的气体,是鸡发病的重要原因。”面对刘小华夫妇的不理解,张成聪慢慢解释。“其次,这样的鸡舍,饲料利用率底,热天散不了热,冬天保不了暖。肉鸡不爱吃,长不快,浪费了饲料,经济效益自然差。”

随后,他还多次上门做工作,直到刘小华夫妻同意重建鸡舍。如今,这个养殖场的规模一天天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仅去年,纯收入就已达到30万元。“没有张老师,就没有养殖场的今天。”刘小华十分感慨。

而这,只是张成聪帮助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

“帮助每一个养殖户依靠科学养殖致富,是我始终如一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会一直努力奋斗。”张成聪说。

基层的“代言人”

2012年,张成聪被推选为区政协委员。从此,他不仅是一名畜禽防病专家,更是一名基层农民的“代言人”。“作为政协委员,应该脚沾泥土,奔波于农村田间地头,多与农民谈心,多到农户家里,多感受农民的冷暖疾苦,熟悉了农民,就会发现问题。”张成聪感叹。

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六个部委批准同意,2014年5月20日,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作为政协委员,加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张成聪格外关注这个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经常与经销商和购货商交流,了解到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没有设立银行,没有开通闭路电视、天然气等等。于是,在荣昌区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张成聪提交了《关于完善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有关配套设施的建议》。提案提交后很快得到落实。如今交易市场设立了银行、安装了闭路电视和天然气,给经销户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张成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本职岗位工作和履行委员职责上奋发进取,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勇于行动,为政协添光彩,为畜牧业做贡献。

(受访者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