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沿河村的“约定”

通讯员 刘 华

2月10日,市政协副主席李钺锋前往武隆区土地乡沿河村,调研“三留守”人员帮扶情况。

“小朋友,今年几岁?在哪里上学?成绩好不好?”在该村,李钺锋拉着何静的手亲切地问。

“爷爷,我今年12岁,在桐梓中学读初二,成绩还可以。”何静有礼貌地回答道。

“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李钺锋接着问。

“我们的房子修好了,吃上了自来水,每年养猪、养羊的收入就够我们吃了。生活上没有啥困难了,只是我的孙娃子,从他父亲车祸身亡、母亲远嫁他乡后,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了。”何静的爷爷何祖明说道。

何祖明的话引起了李钺锋的深思,他感到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心理帮扶、精神帮扶应是脱贫成果巩固的重点。

“何静,我与你定个协议好不好?学习的事情归你管,你的其他事情归我管。你要开朗起来,明年我再来看你时,爷爷希望能听见你的笑声。”李钺锋与何静达成了“协议”。

随后,李钺锋随机走访了8岁留守儿童谭静,以及患病的李登发、陈绍权等贫困农户。当得知所有贫困农户的基本生活、看病就医都有制度保障,产业发展都有帮扶措施后,李钺锋充分肯定了武隆区“三大富民工程”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实效。

“对‘三留守’人员要从心理上精准帮扶。”李钺锋指出,要切实摸清“三留守”人员的情况,研究制定专门的帮扶措施,特别是精神帮扶措施;进一步探索“三留守”人员的帮扶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国趟出新路子;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在“三留守”人员的帮扶上体现政协担当。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