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2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健康重庆2030”如何落地?

本期热点: 健康重庆是实现富民兴渝的重要支撑。市卫计委日前正式公布《“健康重庆2030”规划》,提出到2030年,重庆市基本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面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健康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如何让“健康重庆2030”这张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毕麦

推进“健康重庆”,要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探索创新健康养生经济,特别是从源头创建“国家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绿色可持”的养生农业、养生产业、康养经济,推广和复制安全、健康、养生的康养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大力弘扬康养文化,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引导和推动康养餐饮、康养食品、康养农业、养生养老等康养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康养品牌企业;改革创新现行医疗和养老机制,科学分类发展健康服务事业和康养产业,创建一批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中心,并运用互联网打造具有特色的医养康养平台,以此缩小城乡差距、时空距离,化解医养和康养资源不平衡、技术分布不均衡、服务水平不对等难题;重点培育一批中西医和养生相结合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养生顾问、康养专家、医养专家,使他们成为发展康养经济服务“健康重庆”的主力军。

市政协委员赵君辉

建设“健康重庆”,应从“全民健康教育”抓起。一是加快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市健康教育条例》立法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系列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二是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落实分级分层全民健康教育内容,大力支持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车间、进社区“五进”活动;三是拓展健康信息传播渠道,建立健康教育传播审查制度。开辟健康教育专栏,向公众普及权威的疾病防治和健康养生知识,并成立市医药保健品传播审查委员会,对医疗、保健品广告和健康教育传播进行严格专业的审查;四是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政府应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确保健康教育经费随着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可探索对烟草、酒精等非健康产品征收健康税,专门用于健康教育事业。

市政协委员谢倩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推进健康重庆的重要举措,而推行单病种付费改革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从2014年10月开始,我市探索推行单病种付费改革,但从实施情况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单病种限价太低,定价不合理。大多数单病种定价明显低于临床收费标准,导致单病种付费政策难以很好地推进;二是绝大多数医院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加之药品零差率,实行单病种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执行单病种付费政策的医院普遍反映强烈;三是目前单病种付费在二级医院推行,但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份额有限,大多数患者在三级医疗机构诊疗,因此单病种付费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保资金的困境,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为了更好地推进单病种付费改革,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目的,建议提高按病种付费的标准,或者不同地区结合实际制定不同的支付标准,提高医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将单病种付费政策向三级医疗机构延伸,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全市推广。另外,还应减少或限制医保定点医院的增长,使实行单病种付费的医院有竞争优势。

江北区政协常委田丰玮

打造健康重庆,中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重庆中医药事业发展。调查发现,在我市基层医疗网络建设中,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是成效最显著的部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但是,目前我市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最大的“短板”是人才,受环境、条件、待遇等影响,中医药人才来不了、留不住,还难以满足群众对健康、养生、治病的需求。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让优质中医人才下沉到基层。一是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中医药服务薄弱的片区,打包购买中医药服务,全面快速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启动实施中医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依托市内高校培养一批面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并制定鼓励中医大学毕业生到我市基层中医院工作的政策措施,为实现“健康重庆2030”奠定坚实基础。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