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官蜀:创业路上的一缕曙光
◆ 市政协委员
◆ 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委员、民建重庆市委委员
◆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都市工业园(楼宇)企业协会会长
“人生要设立目标和梦想,并让目标和责任成为动力,朝此奋斗将永远充满激情。”
——汪官蜀
2016年12月21日,冬至。位于江北寸滩的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在寒冬的浓雾中,仍透着一丝庄重与大气。
这里,已经陆续建成A区北岸国际、B区港岸国际、C区海岸国际、E区两江国际和D区国际珠宝婚庆产业园等五个园区。而位于巴南界石的曙光·江南新型工业产业园曙光黄金珠宝产业基地以及两江新区曙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也将投入运营。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连续建成7个特色工业园区,建筑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引进了1500多家中小微企业前来集聚生产经营;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创造税收超10亿元。
如今,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人——汪官蜀,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日一大早,记者在曙光都市工业园C区海岸国际,见到了这位衣着笔挺、意气风发,一眼看去就能感觉到精明干练的中年企业家。“昨天,我刚参加了重庆茂名商会举行的一场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关于我成长发展及创新创业,的确有一些总结和感悟。”汪官蜀开门见山,讲述起了他的创业故事和心得。
痛定思痛:建一个稳定的“家”
1992年春天,汪官蜀受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影响,从重庆一家国企辞职,舍弃安逸保险的“铁饭碗”,会同几个好友,凑集了1万元资金,义无反顾投到了市场经济的汪洋中去闯荡创业。
1995年,汪官蜀在江北租了一间房,创办了曙光印务公司。“当时刚创业,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条件没条件,要社会支持没有社会支持,这种过程让我感受到心酸。”汪官蜀说,那时无论是严寒酷暑,都不敢给自己放一天假,“只有坚持工作,不停地做事情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没几年,曙光印务厂面临拆迁。汪官蜀只得另外寻找厂房,搬家重干。“搬家需要重新安装设备,这就意味着要暂停生产,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尽管困难重重,汪官蜀并未就此放弃。
1998年,汪官蜀终于又在江北猫儿石租到了40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成印刷厂房后,还剩余一些土地。没想到,一些同样为地而愁的中小企业主找上门来,请求汪官蜀腾挪一些土地给他们。机敏的汪官蜀迅速地从中看到了商机,在剩余土地上建起了几座标准化工业厂房。很快,就有10余家企业寻租入住。然而,这块地的寿命依然很短暂:2005年,再次面临拆迁。
“自强不息,学会坚持和坚守,是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当汪官蜀再次陷入困境时,他痛定思痛,变得更加坚定:要为自己和类似命运的中小企业建一个稳定的家。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通过招拍挂的方式,拿地建厂。
2006年,在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边角余地,汪官蜀投资4500万元,通过边建边租的模式,建成了港鸿都市工业园区。这是重庆第一个由民企投资、土地挂牌销售建设的楼宇工业园区。
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轻装成长
“创新其实是企业家在办企业的过程中,一直追随的一种方式。不管大小企业家,都得学会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思想、思维,让自己的产品、市场观念、管理经验等更能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符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的确,这正是汪官蜀创办的曙光都市工业园不断得到发展的动力。
“光有一个稳定的家,企业仍不能全身心投入生产。”汪官蜀在成功建成港鸿都市工业园后,两件小事让喜欢观察和思考的他又有了新的顿悟:
2006年,一位入驻园区的服装老板,除企业管理外,每天都得到农贸市场采购,解决员工吃饭问题;园区内的另一对夫妇,求他为企业提供80万元的贷款担保,否则企业将面临倒闭。“由此我想到,园区需要提供多种后勤服务,才能让这个‘家’更温馨,从而才能让企业更好发展。”
于是,汪官蜀开始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走出单纯的招租模式,在园区内建工业物业,就像城市住宅小区一样,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企业安心生产经营。
目前,汪官蜀打造的都市工业园区,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物业管理,为园区企业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服务;金融财务服务中心,解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发展受限问题;后勤保障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帮助入驻企业招工,提供员工培训;“三确保”联合工作队,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一系列“保姆式”服务内容,让入驻企业成本大大降低。汪官蜀算了笔账:一个生产占用面积6000平米、有职工250名左右的企业,至少需招2名保安、1名炊事员和1名维修工,5人工资每月在1.5万元左右,一年要支付逾10万元。入驻园区后,保安、清洁工都不需自己再招,食堂、宿舍不用自己再建,工厂只需每年交几万元就可专心致志抓生产、搞科研、扩市场了,成本还随之降低。
如今,汪官蜀在推广这套楼宇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同时,仍在不断学习交流借鉴,力求更好地完善并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创客导师:让创业者少走弯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做企业家,而不是做资本家。”在汪官蜀看来,企业家除了要能够担当企业自身的责任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应更多担当起社会责任。
随着曙光的不断发展,汪官蜀的身份也不再单一。作为市政协委员、作为江北区青委会导师等,他主动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每年,我们企业都会参与各种扶贫济困、金秋助学、企业帮扶等活动,帮扶的总金额估算也已达上千万。”此外,汪官蜀每年还会专门挤出时间,参加上百场各种青年创业辅导、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他认为,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帮助创业者们能够尽可能少走弯路,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从上世纪90年代创业至今,历经20多年的风雨磨难,汪官蜀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中年,但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疲惫和懈怠,每天面对工作仍旧激情满满。“这是因为我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有自己的责任。”虽然,汪官蜀并没透露他的人生目标究竟为何,但他表示,那个目标一直很清晰地装在自己心里,“离实现还有距离,因此我不会停下。”这也是汪官蜀常常告诫年轻创客们的信条之一:要树立目标,树立信心,然后保持激情。
“创业初期能担当投资风险,有所发展后能担当社会责任”“善于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能坚守自身专业并不断发展创新”“善于管理钱财和使用人才”……这些,是汪官蜀将曙光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也是他欲分享给更多创客们迈向成功企业家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