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钺锋: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李祥/文 龚伟/图) 3月8日,全国政协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辟农村增收致富门路”主题,与国家相关部门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台盟重庆市委主委李钺锋提交的关于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提案被纳入协商办理。“进一步盘活农村宅基地,对促进土地流通利用、推进精准扶贫意义重大。”李钺锋说。
李钺锋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现象逐渐显现,以农村宅基地为主的闲置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既影响了农村财产性收入增加,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巨大、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当前各地的宅基地确权工作还存在宅基地确权面积缩水、确权过程没有按照实际用途做经营性区分、对农村空置宅基地处置的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宅基地的处置积极性。
“当前,中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李钺锋呼吁,通过制度创新、举措创新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
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法规和制度设计,充分发挥闲置建设用房用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比如,对农村闲置用房用地进行明确界定;完善闲置宅基地的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对农民自愿性的协调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交回闲置宅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机制,提升农村房屋及宅基地价值;健全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规划制度,增加农村建设用地配置,为农村发展非农产业拓展用地空间。
“重庆某贫困县在高山生态搬迁扶贫中整合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发展民宿,不仅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也极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希望。”李钺锋以重庆实践为佐证,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创新举措,推进农业农村三产融合,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完善并明确农村建设用地产权登记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与农村资产结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物业经济,消化农村的存量建设用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整合相关政策,推进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