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更向深处行
本报特派记者 黄笛森/文 龚 伟/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一定绣好‘精准扶贫’这朵花。”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引起热烈反响。
“2016年,全国财政专项扶贫基金超过1000亿元”“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基金计划增长30%以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李克强总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扶贫工作又提出新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扶贫”也再次成为参加全国“两会”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对此,记者专访了白鹤祥、邹先荣、严琦3位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他们站在各自的领域和视角,就“精准扶贫”提出了建议。
白鹤祥:“食品券” 保温饱
对于扶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委员从基本生活保障角度进行了关注。
据他了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届时全国将有2000万左右贫困人口需要低保兜底。“目前,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改进。”白鹤祥认为,困难群众首先需要解决温饱问题,“针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吃饭问题,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来解决,有些辅以少量的民生救助站,但这种方式存在弊端。”白鹤祥分析称,由于困难群众往往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为维持各项生活开销,经常会压缩食品支出,难以顾及食品营养和安全,容易陷入贫病交加的困境,长此以往,自身和社会负担愈发加重;此外,这种方式使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源配给的整合度较低,市场参与度不足,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有限的财政补助资金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的吃饭等基本生存问题。
因此,白鹤祥建议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经验,建立面向生活困难群体的食品券发放制度。“通过发放食品券,采取实名储值卡形式或在低保卡上加载食品券功能,限定其使用范围,如只能在指定餐厅、超市、便利店等用于购买粮油、蔬菜、蛋奶、肉类等日常生活必需食品,不能购买烟酒等,确保困难户温饱,防止其因生活压力和不良嗜好等人为因素压缩食品消费,影响健康,危及生存。”此外,白鹤祥认为,这种方式还能提高市场参与度,激发社会帮扶热情;确保困难群众的刚性消费需求,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其生活压力和贫富分化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推进扶贫攻坚。
邹先荣:“一卡通” 防贪腐
重庆力帆实业股份公司质量中心成品检验部组长邹先荣委员高中毕业曾在家务农3年,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企业员工。这位从农村基层走出来的委员,对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自然十分关注。
近年来,看到国家对脱贫攻坚不断发力,邹先荣备感欣慰。如何继续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使之得到群众认可,他也在积极思考。
邹先荣查阅相关资料得知,2000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和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并制定颁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200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966亿元,年均增长11.6%。在此基础上,省市区县投入的配套扶贫基金数量也相当巨大。然而,近年来有关扶贫资金贪污腐败案件屡有发生,所涉及的资金项目包括:特困村扶贫、整村脱贫、便民路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等,还有少数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困难户申报农村低保过程中,虚列收支、假造名册等,套取国家给贫困人群的救命钱。“这类违法违纪行为目前较为隐蔽,线索收集也很困难,原因是扶贫对象多而分散,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具有封闭性,加上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致使扶贫受到阻碍。”
怎样才能让扶贫资金顺利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使扶贫工作得到真正推进和落实?他建议实行扶贫基金一卡通。“减少扶贫专项资金发放环节,通过为困难户办理一卡通,确保扶贫基金发放到位。”此外,他还建议,更加重视基层干部的廉洁警示教育,增加扶贫政策透明度,全面加强审计工作,对查实的扶贫系统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严惩,形成高压态势。
严琦:“餐旅农” 助发展
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委员历来十分关注扶贫工作,她以自己的资源和方式,履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创立“陶然居”开始,她就注重一边做大企业,一边助力扶贫,参与捐赠爱心基金、建设春蕾学校、帮助困难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等扶贫公益行动。今年全国两会,她再次通过提案,呼吁以“餐旅农”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何为“餐旅农”一体化发展?严琦解释说,就是按照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总体思路,遵循以产带乡、以乡促城、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和融合共进为引擎,集餐饮文化、乡村旅游、特色农业“餐旅农三链”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
“现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却出现急于求成倾向。”严琦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主导产业不明确、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可持续发展堪忧等问题。她认为,采取政府大量投资的模式,短时间内“树样板”“造盆景”,虽然农居外观整洁了、道路畅通了、垃圾归集了,但经济还是发展不起来。“这种‘要你富’而不是‘引导富’的模式难以全面铺开,也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途径,更不能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因此,严琦建议,将“餐旅农”一体化发展的概念融入美丽乡村打造,构建农、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产业结合的联动发展网络机制,形成“产业+旅游”的新业态,将农业转型发展与美丽乡村打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发展思路,也许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比大量政府投资堆积‘样板’更宜推广,也能更有力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