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城市更有思想
未来的“智能小区”是什么样?智能系统为家中老人小孩“安全定位”,必要时提供“远程医疗”;无线WiFi全覆盖,即使不在家里也能方便上网;便民“云平台”,提供在线购物、休闲娱乐、教育咨询等全方位“管家”服务……3月6日,重庆市城乡建委发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重庆如火如荼创建“智慧城市”助力。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工智能”。“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人工智能”一词写入其中;今年全国两会也首次将“人工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我国将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生活。
聚焦:争相抢夺的制高点
说起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到2016年岁末至2017年初那场万众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短短7天,网名为Master的神秘“网络棋手”在人机大战中击败15位世界冠军,斩获快棋60连胜。后经证实,Master正是此前以4:1完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的AlphaGo(阿尔法狗)。
2016年,国内第一台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奔赴北京。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成功应用案例的问世,使“人工智能”的话题骤然变热。
“人工智能现在已成为全球各国争相抢夺的一个制高点。”市政协委员、市科委副主任袁杰认为,谁先抢占到这一制高点,其发展速度就会远远超越竞争者。
对于人工智能,袁杰已持续关注多年,他介绍:“人工智能将IT技术和大数据紧密结合。由于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能克服人脑生物上的局限,改变思维方式,使储存容量更大、处理数据效率更高,从而替代一些以前必须靠人来完成的工作。”
目前,我国正积极抢占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并参与相关研发。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一场记者会上透露,国家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专家和年轻创业者等共同制订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中央财政也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相关的基础研究、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等。
“重庆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重视,并且早已谋划起步。”袁杰介绍,在2016年发布的《重庆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和《重庆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人工智能”就已成为关键词。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市经信委还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人工智能处。“目前,我们发展人工智能已具备一些条件,如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有专门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也已开设相关学科;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机器人今后将成为人工智能运用的一个很好的领域。”
此外,袁杰表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是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人工智能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对信息高效处理,从而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更智慧地决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
据了解,2012年至2015年,我国已先后发布三批近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我市不少区县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渝中、南岸、江北、永川和两江新区等已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我市已建成的一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一探人工智能为百姓生活带来的悄然变化。
体验:智慧生活的源动力
来到位于南岸区茶园的幸福时光里小区,这个“国家级物联网示范社区”、我市首个智能小区示范项目,记者在其智能体验中心感受了一番科技的“魔力”。打开一台智能操控终端,其界面会出现窗帘、空调、电视、灯光等房间中相对应的选项。在显示屏上点击选择关闭窗帘,原本开着的客厅窗帘便会自动合拢;选择灯光,相对应位置的灯就能控制开关……除了能控制家里物件外,还能调看小区内各个摄像头,查看自家老人小孩在小区散步等情况。终端还链接了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业主可通过其知晓社区活动等信息,体验快捷报修等服务。据了解,该终端每户业主家中都有配备。
幸福时光里的“智慧”还不限于此,记者发现,占地约90亩的小区内安装有上百个高清摄像头,部分重点区域的摄像头还被纳入物联网系统,可将监控信息快速上传至联网的公安系统中。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南滨路的长嘉汇小区,该小区目前也已完成智慧小区样板建设。据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嘉汇项目2014年开始打造智慧小区,通过安装智能门机系统,业主不用再担心未带门禁卡而无法进入小区楼,通过输入预设的数字密码就能开门。此外,只要家中开通了网络,便能通过家中的智能门机终端,与邻居实时互联。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政府正在搭建智慧社区的相关平台,待平台完善后,业主还可通过智能门机终端,实时查看周边路况、商场优惠促销信息,享受远程医疗等服务。
据了解,长嘉汇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早在2015年就为业主打造了智能便捷的“到家汇”服务平台,业主通过下载其手机APP,或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报修、在线缴费、预约家政服务、预约健身运动等都能轻松完成。业主需出远门时,还能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家中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平台将把情况反馈至小区物业处,便于安防人员及时处理。
除了在新建楼盘进行智慧小区试点外,我市还在一些老旧住宅区探索升级建设智慧小区,积极探索智慧商圈建设,推进智能建设在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思考:信息安全的矛盾体
智慧城市建设大步迈进,无论是智慧小区还是智慧商圈,都希望让人们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但老百姓似乎并不“买账”。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江北、南岸等智慧商圈里的智能终端如同虚设,驻足去体验点击终端上“智慧”功能的人很难遇见,而长嘉汇小区物业的相关负责人坦言,业主如果需要智能家居服务,必须添置一台可通过物联网远程操控的家电,势必增加家庭成本,目前虽已建成智慧小区试点,但选择使用智能终端享受附加智慧服务的业主寥寥无几。
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对“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等概念比较模糊,至于是否愿意使用物联网等智能服务,信息安全则是他们考虑的最大因素。“现在信息泄露无处不在,使用这些会留下痕迹的智能设备肯定有所顾虑。”市民李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
就在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看似能守护小区安全、能提供便捷服务、用数据信息集成的门禁卡,通过万能复制器,3秒就能克隆,使门禁卡形同虚设;去年12月,有媒体记者通过调查暗访,惊爆只需花700元,就能在网上购买到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四大银行存款明细、手机通话记录等详细的个人信息;提供手机号或QQ、微信等,还能在半小时内查询出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个人经纬度位置……
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大学教授陈万志表示,在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个人隐私与自由会被越来越多的大数据阴影所包围。“然而,不留下这些数据,个人难以舒适生活,甚至难以生存下去。”陈万志和众人一样,思考着如何才能确保人工智能不被用于非道德目的。他介绍,目前,在理解技术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反制方面,有些科技公司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比如,谷歌等公司成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但这是否就能确保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不被滥用?如果不能攻破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道德难题,它是否比核武器还危险?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思考应对。
展望:改革创新的发动机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安全等问题,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尚未健全。”市政协委员、市科委副主任袁杰表示,要做好安全监管,只有通过边探索边建立、边研究边推进,同时破除观念障碍,逐步完善相应体制机制。
针对人工智能及智慧城市建设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冲击,虽然有预言称2045年会出现“奇点”(指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过人类),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陈禹认为,人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要理性对待技术的进步。袁杰对此表示认同,他举例道“对公司的组织、国家的管理等,人工智能只能替代一部分,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以及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政治等因素作出决策的工作,靠机器永远没法完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表示,人工智能确实会使得某些职业受到挑战,“但目前都不能够超越人类。”
“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只争朝夕的心态来迎接新技术的冲击。面临不断升级的‘竞争对手’,我们只有把自己变成新技术的拥有者、使用者,同时想办法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形成新的竞争均势。”袁杰说。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运用的重要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袁杰分析了当前我市的发展现状:“我们现在的智慧城市还停留在整合行政、服务及产业资源上,社会服务、生产服务仍是碎片化的,行政服务也是低效能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才能真正建成智能、高效、整合及针对性强的智慧城市。”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去年,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展开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重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并在市政协四届五十五次主席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协商。调研报告指出,当前我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统筹协调力度不够、顶层设计及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尚未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也未制定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计划。“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头路”现象依然存在。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成立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门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市级部门、各区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专用网络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城市”“云端城市”建设,搭建面向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无线专用网络,并面向公众提供免费WIFI,吸引和提升广大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
三方可视对讲系统
高清摄像监控头
智慧小区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