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春天里萌动
——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开展小组活动记略
本报记者 程卓/文 胡晓平/图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委员在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考察时参观该校的科技作品展
为做好今年市政协常委会议“加快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协商工作,3月伊始,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的委员们兵分4路,走进医院、企业、学校,深入考察我市在医疗、科技、教育、足球等方面的创新情况。
简化创新产品审批程序
一颗胶囊大小的内镜服下后便可代替传统胃镜诊断消化道疾病,氩气高频电刀可以在进行手术切割的同时止血,医生可以通过大型胸腹腔手术机器人实现对病人的远程手术操作……在渝北区金山科技公司,委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该公司研发的高新医疗设备以及研发中心。
“刚刚看了手术机器人的实验操作,让我非常兴奋!”喻元秀委员说。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些好产品要投入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审批程序十分严格,耗时较长,导致部分创新产品审批过程长达两三年。
管理体制机制该如何创新,为创新型企业服好务?委员们积极思索,探寻答案。
“如果产品研发出来之后,不能尽快投放市场使用,很可能被别人抢先注册超越。”严欣平委员认为,加快医疗产品审批程序,需要从创新体制机制上入手。他建议,在坚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让企业创新成果尽早投放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给教育更多创新“空间”
走进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委员们饶有兴致地听孩子们讲解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科技作品。通过参观学校的校史馆、文字博物馆、教学课堂,委员们对该校把学校文化理念融入课程和教学之中,打造三维一体的育人机制有了深刻感受。
“看到孩子们的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这么丰富,他们在学校能够快乐成长和学习,我很感慨。”张龙义委员认为,如今中小学孩子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许多大学生的压力反而变小。如何减轻中小学孩子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快乐成长,在高中、大学负担起该有的压力,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我们的教育体制。
“目前大学教育更多关注考评体系,高校教师的重心在完成科研任务上,而不在教育学生。如果考评体系不改变,这种现象也无法改变。”喻元秀委员说。
“小学阶段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存在不足。”孙芳城委员指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从老师、辅导员、软硬条件的配备上都得到了较好保障,而小学阶段还较薄弱。“爱国家不是喊口号,应该让孩子在小学六年教育中更好地接受爱国教育。”他说。
让体教结合深入发展
走进永川区红河小学、汇龙小学,看着穿着球衣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奔跑不停,委员们也感受到了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据了解,自2014年11月校园足球工作主管职责划转市教委以来,我市初步形成了“校园足球+校园田径、校园篮球、校园排球、校园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模式。
“从永川校园足球发展的实践看,青少年的校园足球,光靠教育不行,光靠体育也不行。永川校园足球取得的成绩就是体教结合的结果。”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钟燕点赞道。同时,她建议重视体育配套,加强学校和场地的配套建设。
“修建新学校时可以把足球场和校区进行隔离建设。”张欣委员说,“教学的时候,运动场地与学校一体。不进行教学时,场地对社会进行开放,这样更便于场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