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3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愿梦想绽放如花

——民进沙坪坝区委“艺术教育希望行”社会服务活动记略

□ 本报记者 凌云

“泼一抹墨色,国风脉脉;调几声弦音,民韵悠悠。”——3月16日,当记者走进武隆仙女山希望学校,悬挂于教学楼一隅横幅上的这行字一下子映入眼帘。

课间操毕,孩子们兴冲冲地涌向兴趣班教室,不多时,古筝声声、排箫阵阵……仙女山乡“仙乐”飘飞。

这所希望小学有近400名学生,80%是留守儿童。是谁,让艺术的阳光照进了偏远乡村,埋下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3月16日这天,对于重庆邮电大学教授丁波、重庆第七中学美术教师王和平、沙区威迪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李彦锦3名老师来说,又是一个特殊的“教学日”,当他们分别走进排箫、版画、古筝兴趣班的教室,再次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欣慰和温暖的感觉又一次充盈心底。不知不觉间,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城乡师生情谊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一切,都缘起于民进沙坪坝区委“艺术教育希望行”活动的开展。

2013年,沙区民进正式与仙女山希望学校签订了3年对口帮扶协议,开展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的艺术教学活动。“不能让闭塞和贫困成为隔绝山区孩子与艺术的无形鸿沟”,缺乏硬件设施,没有专职美术和音乐教师的现状,促使他们发起了这一场帮助山区孩子实现艺术梦想的行动。

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如何保证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沙区民进针对希望学校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求,在该校设立了古筝、排箫和美术三个兴趣班,每个班分别安排一名老师,每周集中前往授课。此外,还协调校方在本校指定3名老师作为助教,于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练习,并对教学课案进行归纳整理,编撰成书,让艺术教育得以延续。

丁波、王和平、李彦锦3名老师,便是勇担这一重任的民进人。为了圆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之梦,几年来,他们每周固定一天奔波在重庆主城至仙女山镇之间,早上6点过就驾车出门,晚上八、九点钟才踏上归程……3年多的时间、200多个课时、往返30000多公里的路途,没有一分钱报酬,他们却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坚持用执着的爱照亮孩子们的梦想之路。

手把手地耐心教授,自掏腰包购买小礼物鼓励,将孩子接到主城继续学习,把家境不好的学生接到自己家中过节……

经过几年的艺术启蒙,孩子们已经渐渐克服了心理关卡,从埋头走路眼神闪躲到在公众场合得体表演;从面对陌生人时手足无措到大方自信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他们的每一分进步都包含着授课老师的滴滴汗水和沙区民进的点点希望!”

体会到了学习艺术的乐趣,孩子们的梦想也渐渐发芽开花。他们的美术作品,在2015年全国第十三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中获奖;他们的古筝技艺,在2016年参加国家等级考试时全部通过四级、五级……现在,古筝、排箫、美术也成为了希望学校的特色课程被持续推广。

沙区民进还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舞台。2015年儿童节,他们特别策划了“同心同行·童梦启航”民进沙坪坝区委“艺术教育希望行”汇报演出;2016年儿童节,他们组织策划了大型文艺活动“堂堂正正有志少年”,尝试几种艺术形式融合演出。

承载着爱与希望,“艺术教育希望行”所传递的正能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民进会员甚至社会人士也参与到了帮扶活动中。

今年初,一批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志愿者主动找到沙区民进,申请加入“艺术教育希望行”活动。他们希望将心理服务实实在在地引入山村小学,通过情绪疏导、爱心陪伴式的辅导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阳光。

3月16日这天,一群心理帮扶志愿者一起走进武隆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心理课堂”帮扶活动。“目前正值武隆区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沙区民进的智力帮扶活动将和武隆的扶贫工作一路同行。”民进沙坪坝区委主委陈忠荣感慨道。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