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怎样 “共享”
本报记者 黄笛森 通讯员 喻庆
胡晓平 摄
“忽如一夜春风来”,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迅速席卷国内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就连山城重庆这样看似不适合自行车骑行的城市,也有了共享单车的身影。
去年底,ofo共享单车进入重庆,与沙坪坝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共享单车在渝投放量已超过2万辆,投放区域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大学城,今年上半年,还计划完成3万辆共享单车的投放。目前,ofo共享单车在重庆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0万。共享单车在重庆的共享之路究竟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打探。
出行新体验 便捷又环保
3月27日上午,一场春雨过后的大学城空气格外清新。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门外,记者遇见一群骑着“小黄车”的年轻女孩。“我们专门从沙坪坝城区坐地铁到大学城体验共享单车,准备骑到虎峰山看桃花。”曾娜娜说,她是最先了解共享单车进入重庆的,然后向姐妹们介绍并邀约一起前来体验。“很方便,一出地铁站我们就骑到车了。”
共享单车的便捷对家住大学城的杨厅更是深有体会。29岁的杨厅住家、工作都在大学城,两点之间距离好几站路,步行需30分钟左右,骑车仅要10多分钟,“共享单车1元一小时,现在还经常有优惠活动,相比坐公交或三轮车,出行成本更低,而且也很便捷,地铁站、公交站、居民区、商业区等都有不少共享单车,只需使用手机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行,随取随放、自由换车。”
据了解,共享单车进入大学城片区后,为给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骑车出行环境,沙坪坝区市政部门专门在大学城现有的人行道系统上,划了数十公里长的自行车道。以前建成、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也重新涂装成红色,以此给予自行车路权。
城市新烦恼 素质待提高
ofo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后,作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广受欢迎。然而,“来得太快”的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
市民冯双听说西部新城片区有ofo共享单车可以使用,便抽空来大学城骑车体验。刚走出地铁站,她远远就看见一辆停在人行道上的“小黄车”,欣喜地走过去,却发现车已被人上了私锁。“好好的共享单车变成了‘私人物品’,实在太没素质了。”
ofo共享单车重庆地区负责人胡邢卫说,上私锁是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不文明现象,还有一些市民为了自己方便把共享单车停放在小区里,或者藏在隐蔽的地方,甚至搬进家里,别人就没办法骑走。此外,不爱惜单车、恶意破坏二维码等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门外,就有一辆共享单车的踏板不翼而飞、座椅已扭曲,还有一辆侧躺在地上的车,后座上的二维码号牌已不见踪影,车架上的标识也被刷上了黑油漆。
ofo公司表示,虽然他们每天都派有工作人员巡检,但据统计,共享单车入渝近3个月来,已有上千辆车被人为损坏,包括锁、车头等。
此外,即停即走的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由此也会导致乱停乱放等问题,为城市管理平添了“烦恼”。
本月初,北京、上海就有几千辆共享单车因乱停乱放及占用公共资源被扣押。而ofo方面表示,重庆目前的情况相对较好,停车点主要在轻轨站附近及高校校园内。
尽快制定规范 完善监管
共享单车,如何真正实现共享?如何真正助推便捷低碳的城市出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思考。
目前,上海已率先出台共享单车行业标准征集意见稿,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黄莉对此十分关注,她希望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也能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她建议,尽快制定ofo共享单车监督管理办法,从政企职责划分、企业准入要求及运营规范、市民行为规范、违规行为处罚方面制定相关规定,让共享单车真正实现共享。
此外,黄莉建议,进一步规划完善城市自行车行驶道路。“骑行健身的市民越来越多,而以前城市的道路规划以汽车行驶为主,对于自行车道的规划存在滞后和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对现有自行车道进行清理完善,并在今后城市道路规划中注重自行车道的建设,为市民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