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4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春天的味道

□ 作者 阳莉

春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还有春天特有的味道……

民谚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阳春三月,正是采荠菜的好时候。在田野、路旁、庭院,到处可以见到野生的荠菜。爱国诗人陆游堪称真正把吃荠菜作为雅事的第一人。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就有不少食荠赞荠的诗句:“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羔豚即乳猪,荠菜羹和粥,比鲜糯香嫩的烤乳猪有过之而无不及,足见陆游对荠菜的喜爱程度;“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更是道出了陆游对荠菜的迷恋程度。

吃荠菜是民间风尚,每到立春这天,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春饼,同时吃以荠菜与其他佐料配制的佳肴“春盘”并作为礼品互相馈赠,祝贺辞旧迎新。

一个周末,同事们商定挖荠菜包饺子。早晨9点多钟,细雨蒙蒙,给我们挖荠菜增添了些许情调。我们来到一片空地,开在地里的一朵朵翠绿色身姿的荠菜,她的叶子有些特别,象羽毛分裂,不整齐,顶片稍大,叶片上有细细的毛,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状,带有雨珠的朵朵荠菜,绿绿的,嫩嫩的,我们一手打着伞,一手挖荠菜,花色各样的雨伞,像开在大地上的伞花,这动感美与宋代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相得益彰。

带着雨中的辛勤劳动所得,满载而归,细细的摘去黄叶、弹掉泥土,用清水清洗数次,直到洗出绿悠悠、水灵灵的叶子和白白的根,用刀细细地剁碎,与肉末和好馅,大家齐动手包饺子。当玫瑰花、金元宝、合子、包子等,一个个形状各异透着翠色,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子时,大家倍感喜悦,品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浓浓的荠菜香留在嘴里,鲜在心里,同时让我们从舌尖上最直观地感受到,浓浓的春天来了。

我以前把荠菜叫弟弟菜,一天,我和妹妹放学去挖了好多荠菜,等妈妈下班时,我给妈妈讲这是弟弟菜,为了让我们和弟弟这学期考好成绩,就要吃用弟弟菜烙的饼。妈妈笑了笑,说我鬼丫头。妈妈说,这菜不叫弟弟菜,叫荠菜,是一种营养比较丰富的野菜,妈妈还给我们讲了故事,故事的内容我记不起了,可那顿很满足的晚餐我还记忆犹新。想起了孩提时,那时物资匮乏,没有零食吃,五个同学放学不回家,去路边挖了荠菜,跑到一位上海来重庆的同学家,趁父母还没下班,偷偷用面粉烙饼吃。当时那股高兴劲儿,是现在小孩不能理解的。

在春天里,我还吃过香糯可口的清明菜糍粑,还吃过杜娟花。

以前叫杜娟花为映山红。记得每年春天,那满山满谷的,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杜鹃花此起彼伏,一阵春风过后,如海浪翻腾,花香怡人,惹得我们经常到山上去摘杜娟花,杜娟花形似喇叭,蕊靠着蕊,一个小姐妹说红色杜娟花可以吃,于是,我们把一朵一朵红色杜鹃花的花蕊抽了,捧着一把把花瓣,津津有味地吃着,味道酸酸涩涩的,略有一点点甜,后来,我们的牙齿、舌头和嘴唇变得红红的。

在这美的融合、色彩的总会、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吃到新芽新苗的味道,色彩斑斓的味道;还有满满温馨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更有耕耘的味道,爱的味道……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