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槽村“变形记”
通讯员 罗 琼
“你看这一排排的猕猴桃树,别看它现在不起眼,等以后结果了,可宝贝着呢!”万州区白土镇长槽村村民朱还友指着山坡上的猕猴桃树满心欢喜地说。
朱还友口中的“宝贝”,是万州区政协机关帮扶长槽村发展产业,实现造血式脱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万州区政协机关聚焦白土镇长槽村脱贫攻坚工作,围绕“建八有”“解八难”脱贫目标,大打输血扶贫和造血脱贫组合拳,终于助长槽村在去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入户对接 摸准贫困实情
2015年7月万州区脱贫攻坚大会召开后不久,该区政协就迅速召开帮扶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槽村脱贫工作,明确了入户走访帮扶任务,建立月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攻坚进度,同时选派熟悉基层工作的机关干部到长槽村担任第一书记。会后的第二天,负责对接帮扶的政协干部职工迅速赶往长槽村,并成立了帮扶驻村工作队。工作队为增强入户调查的精准性,主动征询村干部意见,细化入户调查方案,并进行了集中培训。
8月上旬,帮扶工作队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冒着炎炎烈日,爬林坡转田坎对全村91户贫困户进行逐一走访。每走访一处贫困户,帮扶队成员都要详细查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询问他们的家庭人员、住房状况、收入来源、务工情况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困难等,摸清贫困户家底。
实地走访结束后,帮扶工作队组织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及党员代表一起,对91户贫困户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进行系统的梳理、研判和分析,找准穷根,并因户因人因时因地制订帮扶措施。
输血援助 破解贫困之殇
“出行难、路难行”是长槽村几代人的心结。以前村民们到白土场镇需绕道地宝乡,坐车要一个半小时,走山路耗时更长。曾经有村民把肥猪“吆”出去卖,结果猪却累死在半路上。
“要想长槽村脱贫摘帽,首先得对基础设施来一个大改造,尤其是乡村公路的问题!”在脱贫工作月例会上,长槽村第一书记唐剑掷地有声地提出破题思路。万州区政协机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过帮扶单位全员行动、上下联动,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先后修建、硬化丁家村到双河口、杨家园到堰塘湾、沙片梁到老屋基村级道路3条、组级公路和人行便道共24.3公里,彻底解决了车不能进组、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打通了制约长槽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工作队还多次对长槽村的D级危房改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等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论证,合理规划建设方案。经常下组开院坝会,认真听取村民对项目规划的实施意见,争取百姓支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长槽村已建有自来水厂2个、水池4个,集中的居民点农户都饮用上自来水;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45户;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1个;新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池2个。村民的生产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万州区政协机关还积极发动机关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筹集到70万元资金和价值1万余元的生活用品,全部用于贫困户的生产购置和生活改善。两年来,开展助学5人、助医59人、帮助危房改造14户,组织8户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教育,为85户贫困户落实医疗保险,将20户贫困户纳入低保。同时,协调有关单位为长槽村安装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造血帮扶 点燃脱贫希望
“要实现长槽村的脱贫摘帽,必须依托长槽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长槽脱贫工作推进会上,万州区政协明确了帮扶方向。随后,依托长槽村海拔高、日照强等自然条件,万州区政协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及群众开座谈会、院坝会,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经反复论证,形成了高山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政协机关牵头,积极引导铁峰乡桐元村与长槽村结成友好村,桐元村给予长槽村猕猴桃种苗、肥料及设施等方面的资助,同时还规划核桃、黄花、皂角刺、山羊等种养项目。目前,长槽村已投入产业项目资金500万元,组织120余户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项目,建立猕猴桃、核桃、山羊专业合作社3个,发展养羊大户2户;发展猕猴桃500亩、核桃250亩、皂角刺300亩、养殖山羊1500只。“我们村有120户农户加入了猕猴桃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农户每年每亩收入达16000元左右。”长槽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杨三文高兴地说。
此外,万州区政协机关还定期邀请农技、畜牧专家到长槽村为贫困户提供科技咨询、养猪技术培训、义务家电维修、果树栽培现场指导等服务。“培训课开到家门口来了,这要是放在以前,我可想都不敢想!你别说,培训课上讲的技术还真实用。”建卡贫困户石世权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