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
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内,长达145厘米的张小泉剪刀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王加喜 摄
江南名店 源远流长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厅内,陈列着一把巨大的剪刀,它曾经是重庆张小泉刀剪店的招牌,长145厘米,比杭州张小泉五金厂所制的“剪刀王”还要长30厘米。
张小泉祖籍安徽黟县。父亲张思家,明代末年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所谓的三刀,指菜刀、剪刀、皮刀。张思家后来回到老家,开了个“张大隆”剪刀家庭作坊。
清兵入关,张思家逃到杭州,在城隍山下开设作坊,靠手艺吃饭。儿子张小泉继承父业,苦心钻研。早期的剪刀状如铡刀,只是单面有刀刃,剪切时须固定在桌面,向下压剪,使用不方便。
传说有一天,邻居们反映大井巷那口深井井水发恶臭,一定是毒蛇又钻入其中作怪。张小泉年轻气盛,喝过三碗烈酒,跳入井中,结果打死的是两条蛇。张小泉把两条死蛇拖回家里,看了三天、思了三夜,灵感萌发,在纸上画出一个图样来。父子俩照着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巴弯过来做成把手,又将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的。就这样,第一把剪刀问世了。张家父子便将这把剪刀挂在门前当做招牌,接着打造出许多剪刀出来卖。
以前做衣服,裁衣用刀子划,断线拿刀子割,很不方便。张小泉造出剪刀以后,裁衣剪线轻快方便。先是左邻右舍来买剪刀,接着是全城都来买,后来外地客商登门,若是缺货,宁愿坐等数日。
张小泉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他悉心研究铸造技艺,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工艺,即加入火候更高的初级钢材,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剪刀硬度大为提高。他还使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砂作为磨具,精心磨制产品,使刀刃银光闪闪,不同凡响。这时有人假冒“张大隆”牌号,他便把招牌改为“张小泉”。
清宣统元年(1909年),剪刀店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张祖盈设计“海云浴日”商标,送至知县衙门,转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1915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
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6年张小泉剪刀再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有诗人赋诗为赞:“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共赴国难 内迁重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东南沿海告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动员上海、江浙一带的工商界人士,将自己的工厂和资本迁至四川和重庆等地,共赴国难,支援抗战。张小泉剪刀店此时更名为张小泉五金厂,张家后人积极响应,与颜耀秋、胡厥文等民族企业家一道,毅然将杭州的设备、员工迁到重庆。
到重庆后,恢复张小泉剪刀店旧名,门市部设在号称重庆第一商街的民权路80号。出售的商品,除剪刀外,还有杭州扇子、中外锁具、西餐刀叉、理发用具、镀银台面等。
张家后人考虑到,他们在内地的知名度不高,于是专门制作了一把大剪刀,悬挂在门市部,一来可让顾客获得直观效果,二来是展示自己的制作实力,三来可区别于其他商店的招牌。
节假日期间人流量大,张小泉剪刀店派出得力营业员,在店外现场展示产品。营业员在方桌上先叠起布匹,请旁观者来数,从10层布叠加到30层,然后请参与人任选一把剪刀,张开刃口,咔嚓一声一次剪断,连剪数次,次次成功。检查刃口,锋利如故,为其他剪刀所望尘莫及。于是有口皆碑,打开了销路,不仅家庭主妇视其为必备之物,各家理发店也将其列为标准工具。
按行列划分,张小泉剪刀店加入迁川工厂联合会、重庆市机器缝纫业职业工会。在为前线募捐活动中,张小泉剪刀店捐赠过刀剪等实物。抗战胜利,总店迁往上海,在重庆仍然设有分店,维持营业。
公私合营 服务群众
解放后,重庆张小泉剪刀店随着时代一道前进。1954年,全国开展公私合营运动,由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张小泉剪刀店也同其他私营工商业一样,积极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对私有制的改造运动。剪刀店职工们还说:“我们现在也是半个公家人了,该交出的就交出,今后全靠公家。”然而,在“公私合营张小泉刀剪店”挂牌那天,职工们对那把大剪刀却依依不舍,并对它的处理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那时,重庆西南博物院已经建立,缺少近现代馆藏实物,正登报向全社会征集。张小泉剪刀店职工讨论决定,将大剪刀捐赠给博物院。西南博物院就是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前身。作为时代的见证,大剪刀展示在了无数观众眼前。
上世纪60年代商业网点调整,重庆张小泉剪刀店从民权路搬迁到民族路,门面缩小为一间。销售的商品除传统刀剪外,还代销缝纫机,凭票供应。此时,该店成国有企业,名称和招牌没变,人却已不是那些人。80年代旧城改造,民族路大拆迁,老店失去踪影,其产品由重庆百货公司及其他百货店代理。
不过,“张小泉”的产品已发展成刀剪行业中唯一中国驰名商标,包括家庭用剪系列、工农业园林剪系列、服装剪系列、美容美发剪系列、旅游礼品剪系列、刀具系列等共100多个品种,依然受到重庆民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