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6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关注·调研
版面翻页
关注·调研
03

互联互通拓展都市“朋友圈”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文/图

根据《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未来重庆大都市区将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为核心,依托城市发展新区现有的12个行政辖区,形成“一心多极网络状”、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主城区,由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组成,是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

“多极”指依托城市发展新区现有的12个行政辖区,包括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是承担主城区功能疏解、集聚新的产业和人口、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规模化城市地区。

“网络化”指由环形和多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联结形成的轴带圈层网络化空间形态。

大都市区的互联互通是完善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成渝城市群的核心载体,是市委、市政府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庆大都市区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路径。

今年3至5月,市政协组织21个区政协开展了系列调研,对大都市区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从交通设施、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议。

交通设施:强化内畅外联

修!修!修!

如果说,《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相继编制完善的系列规划并不为大家所熟知,那么,重庆北站、成渝高铁、兰渝铁路等站线先后投用则是有目共睹,双碑大桥建成通车、新牌坊等节点工程加快建设、解放碑等地下环道工程的实施,更是让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

还有,主城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工程即将全面完成、永川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珞璜港等枢纽港口建设加快……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

但大都市区21个区政协在调研中,还是把交通列在了互联互通的首位,并清醒地提出,成渝高速超负荷运转、中梁山等穿山隧道和嘉华大桥等跨江桥梁通行能力不足、大部分货运飞机只能在凌晨两点以后起降、连接站场港口机场交通“最后一公里不完整”……沙坪坝区政协副主席郭明月举例说,快速路(内环)主要作为沙坪坝、观音桥、人和以及南坪之间联系的通道,但由于主城各区过境交通通道单一,城区交通相互干扰,快速路有名无实。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化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大都市中心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互通水平亟待提升,为努力实现主城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战略目标,重庆市主城区“内畅外联”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出炉。我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000多亿元,把主城区建设成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大都市中心区,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公交优先进一步强化,“停车难”有效缓解,交通秩序显著改善,交通安全持续可控,交通拥堵状况“一年有缓解、两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

市城乡建设轨道处负责人表示,过去10多年,每年投入到轻轨和地铁的资金大约是100亿元,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约300亿元,力度在加大,速度在加快。事实上,轨道交通一、二、三、六号线建成投用给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目前,四号线一期、五号线一期、九号线、十号线、环线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市政协在调研中提出的主要建议还是“加快”:加快区与区之间、城市道路与周边功能组团之间的高速公路、快速路、国省道以及重要连接道路的建设;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速铁路、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突出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加快推进大都市区的机场、水运、公交一体化发展。

寸滩港口一角

产业发展:共铸特色品牌

重庆大都市区的互联互通是个宽泛的概念,除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还有诸如产业体系的互联互通。

说到产业,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追问道:重庆有许多优质的茶叶,比如巴南银针、永川秀芽、荣昌天岗玉叶等,但为什么就形不成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那样的品牌?

除了追问,还有呼声:杜绝互挖墙脚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面对优质项目,区与区之间相互拼资源、拼低价、拼补贴,甚至直接引进兄弟区培育壮大的优质项目,不仅影响相互配合,更影响共同推动大都市区互联互通项目的积极性。

同在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政协的一个共同感受则是,产业同质严重,互促互补较差。如合川、铜梁、长寿、大足、江津、綦江、璧山和涪陵均布局有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同样,旅游景区也存在同质化、碎片化、单一化。

为此长寿区政协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两江新区、巴南麻枊开发区、长寿经开区和涪陵李渡开发区等沿江区域连成一片进行规划和布局。綦江区政协则呼吁,支持九龙坡西彭、綦江北渡、南川水江、万盛平山等关联度高的工业园区合作办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参事、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认为,本区域产业体系在协同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四川的内江、泸州、广安和贵州的遵义等,尽可能地把相关资源都整合起来。

如何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支撑体系?怎样坚持协同发展、让大都市区产业体系一体化?大家在调研和探讨中形成了共识:

做大产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整合大都市区的茶叶、榨菜、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做大规模,做强涪陵榨菜、江津白酒、永川秀芽、荣昌畜产品等品牌,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差异布局,发展壮大工业集群。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比较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重庆制造”品牌。同时,鼓励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通过开通互通直达车、建设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门票互认等形式,协同打造片区性、行业性特色精品旅游环线。推动城旅、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精细化打造大都市区旅游名片,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发挥优势、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涪陵、合川、永川、綦江、荣昌等大型货站和龙头、珞璜、朱沱、洛碛等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园区、站场、港口等畅通、高效、联动发展。

错位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一批特色总部基地。加快核心区专业市场搬迁,统筹专业市场布局,特色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汽车轮轴生产车间

服务体系:统筹资源布局

“协调推动重庆医科大学涪陵分校、重庆医科大学南川精神卫生学院、第三军医大学江津校区、重医附三院长寿医养中心等项目尽快建成投用。”这是处在城市发展新区政协人的急切呼吁。

同样着急的还有合川、潼南、荣昌、璧山政协,因为在这些地方,还没有三甲以上医疗机构。

沙坪坝区政协也着急,仅西南医院门诊的人流量日均达4万人,大量交通出行需求,进一步加大了核心区的交通压力。

与医疗机构一样布局不均衡的公共服务资源还有学校。怎样统筹社会事业资源的布局?政协开出了方子:

引导推动一批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核心区外迁移或延伸,缓解都市功能核心区交通和人口承载压力。加快在核心区外布局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医院、大型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推动主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鼓励和支持主城名校、名院与城市发展新区开展集团办学、联合办医以及教师、医生间挂职交流等双向流动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在服务体系的政务服务方面,调研组对广东的一些做法印象很深——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以“市民之窗”自助终端为平台,实现跨区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目前,该系统可受理荔湾区524项及佛山市约530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并可实时查询办理进程。方便了两地群众就近办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同城化带来的实惠。

事实上,政协就此发出了声音——整合各市级部门和区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系统兼容、信息互联互通、“一窗式”服务。构建多元化便民服务信息自助终端平台,推行政务服务网上申请审批、跨区域受理办理、部门协同办理、资料共享共用等便民举措,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当然,要完善大都市区一体化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还必须推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加强同城环境保护、统一同城政策标准。

服务大厅内工作场景

记者手记

“同城待遇”渐行渐近

大都市区互联互通的调研,给记者提供了一次全景式的采访:

主城9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政协相聚沙坪坝,建言“强化主城区互联互通、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协调融合发展”。

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政协相聚南川,呼吁“大力提升城市发展新区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实现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所谓大都市区,就是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及城市发展新区这一大片区域。所以,21个区政协齐聚永川,共商大都市区的互联互通如何实现同城化、一体化。

从子报告到分报告再到总报告,一些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而具体,比如,什么是大都市区、什么是互联互通,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大都市区的互联互通等。

政协的建言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少谈意义、多谈建议”是调研定下的基调,于是,规划同城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同城发展服务体系等这些涉及互联互通方方面面的建议既充分又有力。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规划局的相关人士对这些建议作了积极回应。似乎,我们已听见了“同城化、一体化”的脚步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