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6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重游磁器口

□ 作者 柯双庆

今天坐地铁,偶遇重庆川剧院当红小生徐超,一路上兴奋不已,和他聊起我看过的他演的戏,直到小徐在烈士墓站下了车,才发觉自己早坐过了站。一看离磁器口古镇不远,索性就在此下了地铁,信步进入最近的入口。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立刻感到进入了另一番天地,纷纷红尘不在,尘世烦恼也少了许多,人顿时变得安静从容,脚步也慢了下来。浮在眼前的,不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一排排低矮的民居,古朴沧桑,还依稀能闻到岁月的味道。青砖瓦屋顶,小木楼,雕窗,花草错落有致,庭院深深。许多临街的房屋变成了店铺,售卖着火锅底料、麻花、烧烤、纪念品以及民族服装等等。游客们络绎不绝,有说有笑,往来于磁器口的各条小巷。

我挑了几个肉串和一瓶老酸奶,边走边大快朵颐,完全没有平时的斯文样子。一路走来,好吃的好喝的,东尝尝,西看看,没有停歇。突然,我在一个三岔路口停下来了,路旁一棵黄桷树郁郁葱葱,树下的小院太熟悉了,略一辨认,我就意识到我竟然来到了外公的旧居!只见大门紧闭,墙上的油漆剥落。一个大大的倒写的“拆”字,看上去格外萧索。

外公外婆已过世多年,在此居住的小姨也于六年前磁器口大规模拆迁搬离此地。看到这熟悉的场景,我不禁想到了二十七年前,我刚考上西南师范大学,因为学校离此不远,我不回家的周末,妈妈就叫我到外婆家里来看望老人,顺便蹭饭。那时候外公已经过世,小姨忙着谈恋爱,外婆常常一个人在家。所以每次我来,外婆就特别高兴,总是去买一大堆吃的,炒好一大盘回锅肉等着我,为我改善生活。在八十年代末,回锅肉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成了我周末来磁器口的巨大动力!每次来到磁器口,外婆都要问问我学校的情况,我一一作答。站在偌大的灶台边看她忙这忙那,想上去帮忙,她都制止了我,说我上课累,过来就是休息的。饭做好了,满满地摆了一桌,外婆不断地给我夹菜,让我多吃肉,而自己却很少动筷子。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磁器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号称“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解放前,有“小重庆”之称。这个小码头,因为清代转运青花瓷而出名。也因为,这里是当时《红岩》地下党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作为地下党接头并脱身之处。当时古镇住的都是当地居民,过着简朴生活,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古镇竟然那么出名,他们更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会因此让位于磁器口的旅游开发而从此搬离家园!

后来,我毕了业,回到长寿,当了一名老师,就很少来磁器口了。再后来,磁器口开发为4A级景区,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磁器口也一改往日的萧条变得格外热闹,我陪外国友人来过几次,都是从大门进去,江边离开,没有来过后街。

今天从地铁站出来,直入后街,才有幸看到外公外婆的旧居,勾起无限往事。也让我思念那美味的回锅肉,以及为我亲手炒回锅肉的外婆。外婆十年前因病过世,我为她送行,看到那些熟悉的摆设,那个大灶台,触景伤情,忍不住大哭了一场,灵前为外婆烧了三支香,愿她一路走好。

如今故地重游,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游人如织。可我知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再也找不到我的外婆,我吃遍磁器口所有的美味佳肴,却再也尝不到那美味喷香的回锅肉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