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尔”取义何在?
九龙坡华岩寺有个“季尔关”,是圣可祖师德玉“禁足”修炼、著文的场所,但其中的“季尔”,取义何在,未见申说。
张宗祥先生撰有《季尔关记》一文,载在民国宗镜上人主编的《华岩寺志》内。揣测张先生文意,似乎也打算弄明白其来历,但只是“欲言又止”,终究未说破。
征诸华岩寺住持道坚法师,他也“查了不少资料,但没有找到出处”。法师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一是唐宋之问《春游宴兵部韦员外韦曲庄序》。但读完《季氏》和查阅《春秋》及《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相关经、传,看不出“季尔(而)”(圣可祖师诗文中“而、尔”错见)与位于“三桓”之首的“季孙氏”有何关联。宋之问文见《全唐文》卷二四一:“拜郎起草,袭雁而传羔;补衮司槐,送伯而迎季。尔乃辟虚幌,敞华筵。”其“尔”字当属下句句读(法师所采版本有误,并非法师断句有误)。
考民国《华岩寺志》卷三德玉《道德经顺硃序》“复请曰:‘《道德经》讲解者,累数百家,咸各出己意,读者更是难晓。乞师顺文浅显开谕。’季尔许之,随就正文顺硃填墨,略增意义。”(顺硃或顺朱,描红习字帖,是初学写毛笔字的人的基本功课,这是德玉自谦的说法)和张先生提到的《华岩寺志》附德玉《石林即景》组诗德玉自署“石林德玉季尔氏”推测,“季尔(而)”当是德玉的名或号。
德玉号“圣可”,晚年号“华岩老人”,未见在俗家时名字或另外的号名记载。一种可能是:按古人孟仲叔季的排序,“季”为最小,德玉为王氏第二子,兴许就是个“老幺”;加之广安、营山一带习惯上在小名后缀“ēr”音,用于称呼小孩,如“崽ēr”、“垮ēr”、“胡ēr”、“戊ēr”之类,民间一般写成“尔”,实则是“儿”的口语音。
也就是说“季尔”可能是原籍四川营山的德玉原先的俗家名字或小名,德玉用来命名“禁足”之“关”。此推断道坚法师以为“有自谦之意,是可能的”。但如是居士或在俗之人如此自谦命名,是有可能的,而德玉是得道高僧,是临济宗的“第六十九世”传人(见民国《华岩寺志》卷一宗镜法师辑《历代祖师表》),恐怕这个推测不大“靠谱”。
另一种可能是:少室山又名“季室山”,“季尔”之“季”可能是季室山的省称,这里是临济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第二十九祖慧可的住锡之地。以“季”代替祖师法脉。“尔(而)”或通“耳”,是“耳孙”的简称。《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或者,“尔”、“而”相通,《论语·学而》皇侃疏:“‘而’者,因仍也。”因仍,就是“因袭、沿袭”的意思。《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本。”宋王禹偁《五哀诗》:“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德玉是临济宗的“耳孙”,“因仍”的是达摩祖师、慧可的法脉,是理所当然的顺序承续,以“季尔(而)”取名,昭示临济法脉的延衍,其间寓含着深刻的衣钵承袭意蕴。
这个推测,道坚法师以为“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