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这座城
—— 记市政协常委李昭
“重庆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自贸区的挂牌,找准了参与全球化的路径。”“建议重庆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本地产品生产商或服务供应商的能力上来,更好地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在5月26日召开的市政协常委视察意见交流会上,妙语连珠的李昭常委,加上他那一口标准的“北京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来重庆仅四五年时间,但我的心中已根植下浓浓的重庆情结。作为一名政协常委,我更应为重庆的发展建言献策。”6月13日,李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感受重庆“魅力”
一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留学海归,缘何与重庆结缘?
“我妻子是重庆人。”李昭的脸上,写满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幸福。但说到对重庆的热爱,快言快语的他则直白地告诉记者,“并非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重庆是一座有吸引力的城市。”谈及对重庆的印象,李昭的言语中,不只是对重庆山山水水的赞美,更在于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内陆开放高地。“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重庆创业成本低、生活幸福指数高,这些都是让我决心扎根重庆的因素。”
多年的朝夕相处,已让李昭熟悉、融入这座城市。宣传、推介重庆,协助市侨联招商引资,则成为他乐此不疲的爱好。
“经常有外地朋友问我,和成都、西安、贵阳等西部省会城市相比,重庆具有哪些优势?我会直接告诉他们,直辖给重庆带来的红利,是西部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并带着他们到渝中、江北、渝北转转,让他们直观地感受重庆的发展。”李昭说,在他的影响下,不少朋友已选择前来重庆投资、置业。
“前几天,我刚参与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10多名外国友人。他们看了仙桃数据谷、解放碑、三峡规划馆后,对重庆的城市形象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昭自豪地说:“苏世民书院被誉为中国的‘肯尼迪学院’,专门培养推动世界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全球未来领导者。该书院这次与渝中区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就苏世民书院学生在华开展中国社会实践课程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为重庆今后在全球范围招商引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见证重庆“蝶变”
“重庆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重庆的发展变化,李昭有着切身感受。
“最明显的,是重庆餐饮结构的变化。”李昭说,刚来重庆的时候,重庆的餐饮主要以麻辣为主,很少有外地的饮食,“那时我们接待外地、国外客人,很难找到合适的餐馆。”但很快,他不再为此发愁。
潮汕牛肉火锅、新疆菜、意大利菜、日料……短短几年时间里,李昭惊奇地发现,外地和国外餐饮纷纷涌入重庆,让重庆的餐饮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餐饮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出前来重庆的外地人和外国人越来越多,这反映出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开放城市,综合实力越来越强,正吸引着全国、全世界的人才汇集重庆。”李昭说。
“吃”的变化,在李昭的眼中,只是反映重庆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而两江新区、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一个个“高大上”的规划和建设,则让李昭由衷地发出了“重庆每天都在质变”的感叹。他认为,直辖二十年的发展积累,已让重庆具备现代国际大都市的“硬基础”和“软实力”。
“区县的发展也很令人震惊,让人刮目相看!”李昭告诉记者,2013年在市侨联的组织下,他对江津、璧山等部分区县进行了走访,近期再次走访这些区县时,收获了满满的惊喜。“比如璧山区,近年来大力打造绿色园林城市,树立起了良好的城市形象。进入城区,满眼皆绿,让人感到美丽扑面而来。”
对于重庆的发展,李昭说,他有着太多的期待,并深信重庆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走在前列。
与重庆发展“共赢”
点击李昭的微信朋友圈,6月2日他发布的一条“2017第二届(重庆)国际项目管理论坛邀请函”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该论坛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PMI(中国)主办,重庆高博培训承办的。”他向记者介绍,此次论坛实行免费制,特邀全国项目管理实战精英、企业项目经理等专业人士,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分享,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引入重庆。
“目前全国获得项目管理资质的约17万人,但重庆获得项目管理资质的人还不多。”李昭担忧地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让重庆不少企业增加了转型升级的成本,“期望通过此次论坛,让重庆更多的企业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跨境贸易、环保服务、商业会展……作为重庆高博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李昭时时思考着,如何将企业的发展与重庆的发展结合起来,既为重庆发展服好务,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于去年开展了企业海外消费退税业务,为重庆企业海外考察、消费节约成本。”
“工作、生活在重庆,很幸福;当一名‘重庆人’,很自豪。”结束采访时,李昭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