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6月3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靠什么延续城市文脉

市政协关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记略

□ 本报记者 凌云

美丽的山水之都重庆,举头望得见山,低头看得见水,但在城市发展的滚滚车轮下,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老重庆”儿时玩耍的渝中“十八梯”、南滨路上的“故宫”安达森洋行、“湖广填四川”造就的“移民水乡”万灵古镇……它们都安好吗?是否还能唤醒深藏在人们心中的“重庆记忆”?

6月20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强调科学编制、精心实施传统风貌街区等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打造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就在同一天,市政协就“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开展对口协商,集智聚力,建议因地制宜实施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在城市风貌之中,让城市发展记得住乡愁。

为开展好这次对口协商,今年4月始,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会同市规划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在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安达森洋行已与故宫博物院达成合作意向,将于今年10月完成修缮后引进故宫主题文创业态;在巴南区丰盛传统风貌小镇,保护开发重在挖掘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增添文化内涵;在荣昌区安陶古镇,正以陶文化产业为支撑,实现产城、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试点各具特色,效果显著!”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专职副主任陈德璋评价道。

据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制订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也已完成立法调研及起草工作,除主城区正在大力推进五个重点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各区县也正依托自身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相继展开传统风貌保护利用工作。

针对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保护在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建设、规划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应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议制订《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保护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制订相关工作规程和规范性指导文件,结合重庆实际情况,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建设可持续发展。

“还要强调法规及规划的刚性约束!”陈德璋说。令他高兴的是,调研组的这一意见与市委常委会议关于“强化规划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刚性约束”要求不谋而合。

协商会上,各区县政协和部分市政协委员也纷纷围绕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建言——

作为重庆母城的渝中区,是最能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核心区。如何把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保护工作作为打造“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由简单的建筑保护到综合环境保护的意识转变,进行高水平精细规划保护,突出主题彰显特色!”渝中区政协副主席彭洪森说。

在南川区政协主席简支全看来,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工作应该纳入全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市里应加强对区县相关工作的指导和重点项目的扶持”。他呼吁对南川老东街传统风貌街区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和帮助。

市政协委员吴拥军建议,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中,各区县应注重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避免风貌同形、产业同质,同时要创新探索业态布局,“打造各自靓丽的风景线,实现良性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要尽量保留原住民!”市政协常委袁金英说,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留住原住民,让原住民在保护中尽责,在保护中受益。

外地朋友来渝游玩,带他们去哪儿?市政协委员黄益华认为,我市对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宣传还不够,打造还不够,建议加大宣传,同时调动全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要把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规划与保护有机融入美丽山水城市建设,凸显活化街区对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意义。”市政协副主席杨天怡强调,要按照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风貌街区特色,注重文化内涵和活态利用。

丰盛古镇一角 见习记者 王加喜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