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绿色产品竞争力
南川区政协调研“三品一标”认证情况
本报讯 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展如何?怎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近日,南川区政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认证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南川区把“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高效、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达到119个。但受申报经费较高、有效期较短、获证农产品没有凸显市场竞争力等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证的积极性并不高。
据悉,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有20多家,因各自提供的服务内容、市场等原因导致收费标准不一,但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费用总额均不低于4万元,并且认证周期较长、认证程序多、手续比较复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效期都只有3年,有机农产品认证有效期更短只有一年。当认证有效期满,如要继续使用,则必须申请续期、重新缴纳费用。在市场上,消费者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缺乏普遍的理解和认同,与其他食品相比,“三品一标”农产品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力小。
调研组发现,由于受地区经济水平和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在重庆乃至南方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弱、经营效益不高,都是以农民群众为经营者。他们对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费用、有效期、效益与作用等,比较难接受。
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应研究出台政策,减少、减免或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检测和认证相关费用。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如有效期满但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产地面积、产地范围等无变化的,只作产品检测,并取消绿色食品认证费用、降低有机农产品认证费用;对有机农产品申报,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缩短认证时间,并整合精简认证机构,提高机构权威性。应建立绿色食品认证目录更新长效机制,确保企业所生产农产品能得到认证;提高“三品一标”准入门槛,加强认证后监管,积极培育认证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及社会价值。(王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