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上不负先辈 下泽惠子孙

—— 《巴渝文库》编撰出版界别协商会侧记

□ 本报记者 凌云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所孕育的巴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前人留下的著述浩如烟海。怎样“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格局,让巴渝文化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0年,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委牵头组织策划的《巴渝文库》大型出版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这一工程被称作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基础性工程,成为重庆文化软件建设的重要标志,并于2016年列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数年时间过去了,《巴渝文库》编撰出版工程到底进展怎样?下一步又该如何推进?6月28日,在市政协新闻出版和文化艺术界别协商会上,委员和专家们立足研究理清巴渝文化根脉,为《巴渝文库》出版工程呐喊助力。

刚走进会议现场,一整套共七卷《巴渝文献总目》新书就映入委员们眼帘。据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书是《巴渝文库》文献部分的总纲,于2016年底编撰完成,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7212种古籍、29497条单篇文献,共200多万字,是《巴渝文库》的第一大书,其出版使得《巴渝文库》的出版范围及规模进一步明朗。

“七年努力,家底已经摸清,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看到《巴渝文献总目》顺利面世,听闻散落于全国的5000余种典籍著作和50000余篇巴渝文献也已收集,作为《巴渝文库》出版工程学术总牵头人的市政协常委、学习及文史委副主任黎小龙很是欣慰。他认为,下一步应尽快明晰文化文献类别的层级,从专业角度确定带有指南性的分类和具体项目,然后按照科研规律,推进立项,拓展出版计划。

市政协委员、重庆出版集团总编辑陈兴芜说,《巴渝文库》计划要出版的图书有300种,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后续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希望在市级层面成立《巴渝文库》专门的工作领导机构,划拨市级专项资金,以有效动员编撰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她还建议,将《巴渝文库》入选项目列入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调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据悉,虽然《巴渝文库》出版工程已写入重庆市“十三五”规划,但市政府尚未立项,仅《巴渝文献总目》《巴渝文献总目提要》《历史典籍中的重庆》《重庆近代报刊集成》等几个已立项子项目在适时推进。这,不仅令委员们感到焦虑,更让参与该工程的专家们心急如焚。“在整理传统文化典籍方面,重庆已经落在后面,要奋起直追!”项目学术牵头人蓝锡麟和总策划人周勇相继大声疾呼。他们建议,当务之急是要筹建《巴渝文库》组委会和编委会,整合资源,尽快推动立项。

“不仅认识要有新高度,还要统筹规划,合力推进。”蓝锡麟和周勇的建议,得到市政协副主席燕平的赞同:“呼吁筹建组委会和编委会,这应是大家形成共识后全力助推的一个关键性举措。”委员们纷纷建议,《巴渝文库》的领导小组层面应提升到市级领导,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市级重大文化工程。

《巴渝文库》具体篇章应该怎么写?如何编?给谁看?这也是委员们协商讨论的焦点。市政协常委、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明华建议在丛书中增加重庆文化编年史的内容,“如果能够立项,我们可以承担!”他主动请缨。“可在《巴渝文库》编撰中增加音乐、美术两大类出版内容,和相关文献有机结合。”市政协常委梅忠智认为,要解决给谁看的问题,还需综合考虑艺术性、文学性、趣味性等因素。

委员们还提出,要使《巴渝文库》成为“彰时代精神,上不负先辈,下泽惠子孙”的文字典藏,应举全市文化界之力,聚各方之智,支持和参与该书的编撰出版。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