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让职教钥匙打开产业之门

——民进重庆市委调研“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记略

□ 本报记者 李祥 通讯员 罗明兰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办好现代职业教育?怎样打通校企合作瓶颈,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重庆产品向重庆品牌转变?5月以来,民进重庆市委带着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探寻“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答案。

感受职教

先进的数控设备、机电检修、安装调试……走进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们忙碌的实训场面,让调研组成员们感到眼前一亮。

“我们紧紧围绕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该校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成员们介绍,学校主体专业与重庆及两江新区产业契合度高达82.1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铸就了响当当的“重工品牌”。

得知该校今年荣获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大家纷纷点赞:“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知名奖项,这是对学校实力的充分证明。”

虽然夏天的山城已变成了“火城”,但调研组成员们激情不减,又先后前往重庆轻工业学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和立信职教中心实地调研,了解中职学校的发展情况。“学校发展面临着那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怎样?”“学校师资力量怎样?”……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以问题为导向,细心询问。

抽丝剥茧

“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一直以来在重庆的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我们期望通过此次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国家做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好地供需对接制造业发展。”民进重庆市委专职副主委黄硕道出了调研的意义。

主动与部门联系,向部门了解问题,也是此行调研的重点。

“目前,我市虽然有高职学院40所、中职学校214所,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及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通过对市经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等部门提供的材料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分析,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

直面问题、不走过场,调研组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建立区域间专业错位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政府购买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接纳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共建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座谈会上,一条条建议呼之而出。

精准建言

“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必须先行”,这是调研组成员形成的共识。

调研组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职责,制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以及企业接收教师锻炼、学生实习、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优惠政策,并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等。

社会偏见,仍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调研组呼吁,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彻底破除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思想,引导社会、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技能人才工资、工作环境等方面待遇,优化用工环境。

针对投入不足、体制机制障碍方面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坚持财政教育资金优先用于职业教育,落实教育费附加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督查、公示并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实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为中高级技能人才衔接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构建科学体系,加快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步伐,搭建中职和高职、本科、研究生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等建议。

黄硕表示,民进重庆市委将充分发挥会员优势,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持续开展监督性调研,推动职业教育供需对接、产教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