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家庭过期药扔向何处

□ 本报记者 黄笛森 通讯员 谭显全 周勇

王加喜 摄

68岁的渝北居民李大妈因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没少看病吃药,她的家中长期储备着不少药品,“每年都要清理一次,最近清理发现好多药又过期了,不晓得该怎么处理”。像李大妈一样为家里存放的过期药品发愁的居民不在少数。扔了吧,怕污染环境;不扔吧,放在家里占地方。

家庭过期药品究竟该如何处置?这一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和思考。

市政协委员、重庆朗萨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应荣对此十分关注。他介绍,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期失效药品属于危险废物。与一般废弃物不同,危险废物危害更大,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然而,通过调研走访,吴应荣发现,大多数家庭缺乏对过期和即将过期的药品的处理知识,“很多直接当作垃圾处理,这会产生不少隐患,如被小孩误食,伤害身体;被不良药贩回收利用,扰乱药品市场等”。究其原因,吴应荣认为主要是部分医疗机构所开处方药量缺乏合理性;市民在药店购药不理性,超量购买。此外,过期药品回收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记者近日走访渝北、沙坪坝等部分大中型药店后发现,除了位于渝北加州城市花园附近一家连锁药店,专门在店内收银台位置设置有过期药品免费回收箱外,其余药店均表示不提供过期药品回收服务。甚至有的药店店员透露,他们自己店铺销售的药品过期后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有的药品厂家会回收,但还有一些厂家不回收,药品过期后还得由我们店员买单”。

近年来,对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其实已引起了不少关注,《人民日报》在今年5月13日刊发了《过期药,往哪儿扔》的报道,聚焦过期药品的回收机制问题。其中提到在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经开展了过期药品回收工作,且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其实,重庆市食药监局也曾组织开展过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不少区县政府部门和一些药品销售企业也曾联合举行过多次过期药回收并统一销毁。比如,今年6月,大足区食药监局在收到区政协委员廖红卫反映的一条《关于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置》社情民意信息后,探索性地从全区27个镇街300多家药店中,选出41家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且无违规经营等不良记录的药品零售企业,设立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回收点将以消费者购买药品价格的20%回收包装完整未拆封的过期药品。

然而,这些探索行动的实效目前看来还并不明显。

家庭过期药品究竟该如何处置?吴应荣建议,首先从源头上让药品消费合理化,卫生系统要规范医生的处方用量,患者也要改变超量购药的习惯,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小包装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减少过期药品的产生;其次要加强过期药品危害知识的宣传,引起更大的重视。而针对回收地点总量少、分布散、回收时间不灵活等问题,吴应荣建议按“区域分布”的原则,由各区域卫生系统牵头管理,社区、小区物业配合在各小区及公共场所设置“药品回收箱”,同时对回收箱进行系统管理,各区域食药监部门要对药品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并统一处理。

市政协委员蒲锐也曾提交相关提案,建议探索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他认为,回收点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回收的药品要严格妥善保管,依法处置。同时,可以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制度,鼓励其参与过期药品回收。还要建立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回收工作的开展。此外,蒲锐还建议抓示范点建设,选择高校、公务人员、大型国企等人群较集中的社区作为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的示范点,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更好地全面开展。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