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铜梁区政协助力河流治污记略
通讯员 文 博
骄阳七月,烈日当头。
临近正午,铜梁城区街道上行人寥寥。但在护城河河道旁,10余名区政协委员却不畏酷暑,一边忙着用相机拍摄整治点,一边酝酿着整治建议:“巴川河道清淤工作做得不错,已经看不见固体垃圾了” “这里还有个直排污水管道,要尽快改道整治”。原来,他们正在为区政协即将开展的专题协商做准备。
“铜梁‘河长制’工作行动快,效果好,上个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还来报道过。”提及成绩背后的“功臣”,该区水务局局长汤启玲对政协委员们竖起了大拇指,“正是委员们的持续建言,我们的工作才能高效开展”。
时间回到今年1月8日,区政协全会联组讨论会场。
“巴川河、淮远河治理均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彭毅委员抛出的话题,得到不少委员的呼应。“治理不彻底,过了一两年又要反复”“有些排污管道破损未及时修补,污水又倒灌流入河中”…… 10余名委员集体发声,建议科学规划论证,切实加大投入,扎实做好集城市防洪、排污于一体的“两河”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们的建言经铜梁区政协整理报送到区政府后,得到区长批示,责成牵头领导具体负责落实。
在区政协的关注下,5月23日,铜梁区“河长制”工作全面铺开,区政协又立即开展了视察巴川河、淮远河和小安溪污染治理工作。
现场视察加上视察前的认真“备课”,委员们的建议极具针对性。“要坚持水岸同治,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大直排企业整治、畜禽养殖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周春花委员话音未落,龙小平委员立即接过话头:“要防止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要在常态化、制度化上狠下功夫。”
“落实责任是关键。”秦伟委员作为区环保局副局长,对河长制的思考更为具体,“要层层压实责任,实现全区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河长;建立环保问题台账,突出‘一河一策’。”
通过吸纳政协建言,铜梁区政府制定并出台了《铜梁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通过压实责任、坚持水岸同治,仅安溪镇就投入20多万元添制设施,依法关闭了3个养殖场。
“老百姓反映‘河长制’不但治了水,连河岸上的场镇‘颜值’也提升了!”看着政协建言成果转化为相关镇街、部门实实在在的行动,区政协主席严永超满脸喜悦,下一步的助推思路也更为明晰,“河水污染整治需久久为功,我们将持续开展监督性视察、调研活动,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真正还百姓一河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