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心历险之旅
——写在武隆成功申遗暨仙女山大开发十周年
今年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武隆喀斯特申遗成功与仙女山度假区建设10周年。作为南方喀斯特奇观的盛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中国世界遗产30周年纪念会(武隆分会场)特地在喀斯特地标——天生三桥隆重举办,巧夺天工的武隆原生态资源早就同世界自然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彩仙女山
品牌遗产彰显神奇景观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冲蚀型天坑等3大喀斯特系统组成的武隆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悄然崛起的武隆旅游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的武隆喀斯特景区,融山、水、洞、泉、林、峡为一体;集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几乎囊括了地球村所有喀斯特景观类型。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天生三桥,峡谷地质奇观龙水峡地缝,世界首例冲蚀型天坑群后坪天坑群,亚洲最深的天星竖井群,“洞穴科学博物馆”芙蓉洞,水上喀斯特原始森林芙蓉江,“南国第一高山草甸”仙女山,山水画廊乌江……峡谷深深的武隆,天坑、地缝、天桥、竖井和洞穴相连互通,宛如大自然在武隆打开的一条通往地球心脏的隐秘通道。
武隆不愧是喀斯特的天堂,除了沙漠和海洋,地球上典型的地貌结构都能在这里尽情观赏。来到武隆,越野、攀岩、穿峡、探穴、漂流、溪降、暴走、滑草、滑雪、纵马、露营……无论以哪种方式融入其间,都注定是一场深入地球心脏的激情之旅!
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让这里犹如雕塑般的峻峭与精妙,形同穿越在以峡谷、天坑、地缝、竖井、草甸、溶洞等搭建的“时空隧道”,感受地球在漫漫数亿年中发育演化的“心跳”。难怪著名导演张艺谋选中这里作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外景地时感叹:“整个武隆天然就是一个影视基地”;美国科幻大片《变形金刚4》王牌导演迈克尔·贝万里迢迢奔赴天生三桥取景时,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美的地方”,并表示:“在武隆拍摄影视再无需任何特技效果”,高颜值的武隆景色已进入海内外镜头的广阔视野。备受瞩目的《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电影以及热播综艺《爸爸去哪儿2》《我们十七岁》等影视作品、节目也纷纷慕名前来取景。
10年来,武隆旅游依托喀斯特世界遗产品牌,让得天独厚的生态宝藏资源敞开胸怀,拥抱外部世界,接纳五洲四海,在全面提升武隆旅游整体形象工程中大放异彩。从“武隆的武隆”到“重庆的武隆”;从“中国的武隆”到“世界的武隆”;一个曾经困守“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县已开始竞逐旅游天地的灿烂星空,并一举成为华夏大地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大金字招牌的区县。根据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公布:“重庆武隆”潜在品牌价值628.42亿元,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品牌价值303亿元。
2016年,只有41万常住人口的武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即平均每个武隆人面对游客达60人次,这座千里乌江的门户之城不愧是重庆旅游的一面旗帜。
度假天堂造就新城梦想
2007年4月,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启,沐浴10度春夏的风风雨雨,一座脱颖而出的旅游新城在高达1200米的荒山坡上拔地而起,从此开创“山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传奇。
往事不堪回首,早年的仙女山镇其实是“鸟不生蛋”的荒野山沟,镇街纵横不过0.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不足300人,山门封闭,土地贫瘠,算得上全县最受穷的高海拔乡镇。坐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生态资源,却让山里人仰天长叹……
随着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开发,穷乡僻壤的仙女山镇开始名闻天下。作为北纬30度风光线上的一处度假天堂,这里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和芙蓉江,植被覆盖率高达75%以上,具有超过重庆主城107倍的负氧离子含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最适合人居”的地方。按照“显山、露林、隐城”的原则,度假区建设对原生态山脊线以及原生态植被完好的35座山头实施控制性保留,并成功探索“旅游+开发”“旅游+交通”“旅游+商贸”“旅游+地产”“旅游+文体”等系列发展模式。历经十年披荆斩棘,全新的仙女山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3.6平方公里。“梧桐拔地起,凤凰翩翩来。”宏大的度假区工程先后引进32家开发企业“安营扎寨”,引资协议总额近300亿元,完成投资140亿元。旅游地产建成2.5万套128万平方米;星级酒店多达22家共28万平方米,接待床位2.2万张;新建城市主次干道22条长46公里;已落成仙女天街、七色天街等6条商业步行街以及4个城市公园和7座市政广场。这里有西南地区海拔最高的体育场和民俗赛马场;有国内顶级标准的18洞山地高尔夫球场……旅游高峰时趋之若鹜的游客达到每天18万人次,在大西南的度假区和度假城镇中首屈一指。
2015年10月9日,规划面积达70.6平方公里的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与吉林省长白山度假区等一起晋级,成为全国17家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大重庆唯一上榜的风景度假胜地。作为“度假旅游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生态环保之城”,仙女山还将全面提档升级,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十三五”期间,这里将展开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总投资额达240亿元。
由美国好莱坞、迪斯尼团队领衔设计,计划投资30亿元的“星际·未来城”,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竞技运动集训中心,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公园式动漫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以及重庆动漫游乐会展大本营;计划投资30亿元的懒坝LAB国际文化艺术主题公园,将建设中国驿站、美国驿站、东南亚驿站等七大主体娱乐园。
或许是中外大牌名导竞相前往拍摄取景带来的轰动效应,仙女山度假区使出大手笔,总投资150亿元打造壮观的“中国影视城”——仙女山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构建涵盖影视创作、编导制片、发行推广以及网络动画、游戏竞技等全方位业态的创意文化产业总部基地。
继全国首个大型高山峡谷实景剧《印象·武隆》之后,这里还推出了3D音画歌舞剧《仙女恋歌》,将通过国内唯一长达22米、高达10米的户外全息整体特制画面和顶级7.1环绕立体声,把天宫、云海、瑶池(仙女池)等旖旎景色融入剧情,让观众追寻对五彩仙女山的痴恋和憧憬。
优势平台承载全新期待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掘芙蓉洞开始蹒跚起步,武隆旅游引发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连锁聚变,富饶资源固然可观,但一哄而上的粗放型经营也由此各自为阵、互相叫板。引进外地客商大腕出资开发景点,造成“据山为寨”,垄断把持经营权,这种划地分段的“山岳型景区”不过是“卖山水卖景色”的“门票经济”。
随着武隆喀斯特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开始大刀阔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2007年,财政收入仅两亿元的武隆县斥资上亿元,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武隆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对景区旅游业逐步接管。该平台公司拥有涉旅土地储备、整治、开发等职能。通过两年的市场运作,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从先期入驻的开发企业手中全部回购了仙女山等6大景区大部分股权,彻底改变了过去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开发权“三权分离、相互扯皮”的痼疾,实现了特别赋予保护权的“四权合一”,从而率先在巴渝大地上扛起了全面深度整合旅游资源的大旗。
“众人划桨开大船。”武隆旅游从过去“单打独斗”,到通过平台聚力,紧握拳头,已然呈现“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大气候。通过政府牵引的“有形之手”同市场调控的“无形之手”双管齐下,弥足珍贵的喀斯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性开发。
如果说武隆旅游业在早前还只是“土生土长”“遍地开花”,那么现在已经开始“精耕细作”“聚沙成塔”。自武隆通过组建喀斯特投资平台公司,整体经营开发六大景区资源后的第二年起,观光武隆的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从一年230万人次倍增到470万人次,再翻番至第三年上千万人次,这就是惊世骇俗的“武隆模式”。
有道是“四两拨千斤”,作为当初注册资金只有一个亿的国有独资企业,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精心谋划、操盘运筹喀斯特生态资源这块“不动产”,撬动市场经济的价值杠杆,仅2016年,就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该公司入围全国旅游投资百强企业,并力争进入重庆首批旅游上市公司行业。
据悉,该平台公司已经累计投入旅游设施及建设项目资金超过15亿元。从仙女山大型室内滑雪场,到穿过桃源大峡谷228米“时空隧道”的《印象·武隆》演出大剧场;从中国独一无二的沿江观光索道——“芙蓉山水长廊”,到世界单体面积最大(286平方米)的天生三桥悬崖玻璃眺台,喀斯特团队厚积薄发,让风景如画的喀斯特家园锦上添花。诚如喀斯特旅投公司董事长吕劲松所言:“武隆喀斯特人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和汗水,在武隆旅游发展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早日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梦想,武隆旅游将插上腾飞的翅膀。2016年9月23日,总投资超过16亿元、拥有2800米跑道的仙女山机场工程正式奠基登场,将于2019年通航,直达北上广。跨越千山万水的“空中桥梁”,将托起这座“东方伊甸园”的期望和向往,迎来明天更加灿烂的辉煌。
(陈永南 游佐亮)
度假区催生旅游新城——仙女山镇
天生三桥《满城尽带黄金甲》外景拍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