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重回金刚坡
□ 作者 何莉 文/图
80余幅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画作,在离开重庆70余年后首次回家“探亲”。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庆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引起山城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1939年初,国画大师傅抱石携全家从广西迁至重庆,定居于歌乐山金刚坡下一个农家小院。重峦叠嶂、林木茂密的金刚坡给予了傅抱石心灵的安慰和艺术的滋养。在取名“抱石斋”的简陋小屋里,傅抱石不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技法——抱石繌,还创作了《巴山夜雨》《屈子行吟图》《苏武牧羊》等数百幅作品,并多在自己的画作上落款“金刚坡下”。
此次展出的有傅抱石的80余幅绘画作品、15枚印章、10册手稿。虽值酷暑盛夏,但展厅里观众不少,有休暑假的学生,有美术工作者,也有外地游客。展厅一侧的留言墙上贴满了纸条:“教育意义大,感悟山水风光及历史的厚重。很有创意,赞!”“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小朋友在留言条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人看画,并留下“今天爸爸带我来看画,好美哟!”的文字,让人看到文化传承的希望。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