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果”飘香
—— 铜梁区政协助力贫困村侧记
通讯员 文 博
“龚委员,现在栽种的血橙挂果特别少,是什么原因啊?”“陈老师,我平时都这样修枝的,你看看对不对?”7月14日,在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村民们围着区政协农业界别的委员和区林业局的农艺专家七嘴八舌地讨教。这是该区政协助力贫困村致富的一个缩影。
扶贫必扶智。
树荫村是脱贫摘帽不久的原市级贫困村。在脱贫工作中,当地镇党委政府引导发展种植清脆李、塔罗科血橙、紫花生、西瓜等经果林和经济作物,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可紧跟着,村民栽培、管理技术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增收致富的一块绊脚石。
铜梁区政协助力精准脱贫,一改以往组织村民参加集中培训会的形式,把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翻土、修枝、施肥,手把手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村民们直呼“这样讲才听得懂”。
不仅如此,针对种植方面的不同问题,该区政协还列出了“课程表”:这周是果树修枝、嫁接,下周是除虫、施肥,再下周……“只有建立长效机制,让技术扶贫常态化开展,才能做好‘精准’扶贫这篇大文章。”铜梁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区林业局局长龚碧说。
扶贫需扶志。
一户户走访、一家家座谈,是铜梁区政协针对树荫村开展走访调查的要求,也是委员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履职实践。通过走访,委员们发现,一部分贫困户认为反正有救济,劳动与否无所谓,“贫困的根源在于精神贫困”。
针对村民的精神贫困,在前期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委员们开出了“药方”,对有“等靠要”思想的,主动上门交心谈心,引导、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找门路;对有致富意愿却找不到方向的,帮助进行职业规划;对有就业能力的,千方百计帮助实现就业。
陈二柱是树荫村的单身汉,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一直赋闲在家,了解到这一情况,科技、科协界别的委员找到老陈拉家常,“不能出门打工,就在家里养鸡养鸭”。委员们不光出点子,还集资出钱给他买来鸡苗、鸭苗。如今,看着争抢吃食的一只只三五斤大的鸡,老陈笑得合不拢嘴:“土鸡一只卖100元,现在也能常常买点烧腊来下酒了!”
12社的几十名贫困户是树荫村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帮助这部分人增收是委员们一直挂心的事。考虑到有土地、有扶持产业,大家把解决的方案对准了树荫村康山水果专业合作社。现在,该社农户们谈起专业合作社感触很深,“以前做传统农业,辛苦劳作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本想着干脆混日子算了,后来加入合作社,遇到技术难题,有专家上门来开处方下药;果子有了收成,还统一找销路,现在每亩地比原来多增收3千多元。好日子看得见了”。
绿枝婆娑,当“致富果”的香甜气息随风轻扬,政协委员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小山村的每个角落,“我们这支扶贫队伍要一直不散,将树荫村变为‘万元村’‘十万元村’,让村里的老百姓真正踏上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这是委员们的工作目标,也是他们的履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