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界别活力
□ 作者 张秀荣
人民政协是唯一由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但是,除中共、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外,多数界别没有相应部门依托,也没有规范统一的工作制度,处于组织无机构、活动无载体、工作无人员的松散状态,致使政协的界别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调查发现,不少委员甚至连自己是从何界别产生都不知道,其界别意识更无从谈起。
近年来,重庆不少区县政协对加强界别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大渡口区政协明确了界别工作“四个一”的基本要求、大足区政协开展“界别活动周”活动、开州区政协成立界别工作联络办公室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委员的界别意识,也为委员参加界别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总体而言,目前基层政协的界别工作还处于低层次、低成效状态,尤其是界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明显滞后,与新形势下的履职要求相差甚远。
界别兴,政协兴;界别活,政协活。界别是政协发挥作用、特色和优势的基础,忽略界别履职能力建设谈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无疑是缘木求鱼。新形势下,无论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还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都应把加强界别履职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增强界别意识、突出界别特色、彰显界别优势的方法。比如,建立和完善发挥界别作用的制度机制,为界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采取设置专门委员会的形式,设立服务界别的专门机构,负责界别开展活动的日常服务工作,突出界别工作在政协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对界别活动的领导,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联系1-2个界别,及时了解分管界别的履职情况,指导和推动界别开展工作等。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激发界别活力,让界别唱响履职强音。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