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四种资产收益模式
—— 石柱县政协为实现脱贫致富再加力
通讯员 谭将军
“县政协报告中反映的情况请政府高度重视。对提出的问题,请政府牵头研究认真解决,要大力推广四种资产收益模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看到县政协提交的《关于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落实情况的报告》后,如是批示。
为推广股权、基金、信贷、旅游四种资产收益模式,建立稳定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帮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近日,石柱县政协开展了“脱贫攻坚四种资产收益模式落实情况”的专题协商,助力县委、县政府打好脱贫攻坚大决战。
“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呈现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股权和基金收益扶贫模式推进情况较好,信贷和旅游收益扶贫模式略微滞后。”
“我县规模以上涉农企业较少,龙头企业不多,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扶贫带动效应有限,拉动力略显不足。”
“扶贫资金的使用存在分割管理和碎片化问题,管理部门之间人、财、物力重复和交叉,加之效益扶持制度不够健全,导致部分‘沉默资本’闲置,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企业因融资渠道窄、成本高,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对贫困户长效带动还很欠缺。同时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积极向‘新型农民’转变。”
……
委员们在视察该县玉皇殿休闲农业观光园、五岗金荞麦专业合作社和谭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工作开展情况后,敏锐地提出了四种资产收益模式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以企业壮大、贫困户增收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形成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训力度,对企业在申报程序和税费减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培育依托我县资源优势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业扶贫出成效,如具有资源优势的黄连、莼菜、辣椒等”“创新合作方式,拓宽产业渠道,培育发展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村产业帮扶载体和平台,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达到增收和提升素质的目的”……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积极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选择和整合效益好、见效快、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结合镇、村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资源特色,实现三产融合发展;针对实际问题和政策漏洞,相关部门要立即着手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补丁’政策;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力度,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加强项目质量和项目实施主体监管,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管理程序,保障扶贫项目质量,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石柱县政协副主席陈以平指出,在石柱县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加大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力度,不断助推完善扶贫工作体系,确保为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开出一剂“良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