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延续
——走近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协调员指导社区居民填写捐献志愿书
今年4月14日凌晨,刘某因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在忠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其儿子遵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遗体无偿捐献给重庆医科大学。这是今年忠县成功实施的第2例遗体捐献。
5月6日上午,侯德香老人从昏睡中醒来,拖着病躯亲自签订了角膜捐献志愿书。5月11日老人在石柱县中医院与世长辞,当天晚上重庆市眼库专家赶到,成功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这是石柱县成功实施的首例眼角膜捐献;
6月29日,南岸区八旬离休干部夏元东和聂瑞凤夫妇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成为南岸区2017年第54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7月10日,在湖北武汉务工的秀山县溶溪镇村民饶桂蓉,回到秀山在县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完成自己的心愿;
……
“有节高风存好梦,无疆大爱献真情。”巴山渝水间,一个又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一个又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用他们的大爱和善举,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躯体架起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延续他人生命。
丈夫捐献器官 妻子传递大爱
2014年9月1日21:59分,黔江区教师冉隆海因患右侧颞叶胶质瘤,经黔江中心医院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按照他的遗愿,在重庆市红十字会的见证下,重庆新桥医院获取组织的医学专家成功开展了器官获取手术,他捐出了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成为黔江区第二例器官捐献者。其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三名器官衰竭病人,让两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重庆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冉隆海捐献途中及此后生活里,给予其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红会主动与这个家庭建立帮扶关系,红十字志愿者对其当年高考落榜的儿子冉任杰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并向市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申请了人道救助,第二年冉任杰顺利考取兰州交通大学。随即,黔江区红十字会又为之争取到4000元助学金,市红十字会按照博爱助学的申报程序决定资助冉任杰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费。
红会的帮扶,让冉隆海的妻子任小蓉及家人十分感动。为了把冉隆海的精神和大爱情怀传递下去,回报社会、回报红十字会,任小蓉和儿子成了重庆市红十字会最忠实的志愿者,并经常参加红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2015年9月1日,也就是冉隆海去世一周年忌日,任小蓉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网站上完成了他们共同的约定,签订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兑现对丈夫的承诺,把他的爱继续传承下去……
受捐重获新生 感恩成志愿者
家住贵州贵阳的叶良,曾患肾炎多年。2003年,叶良的病情升级为尿毒症,一家人急忙把他送到重庆新桥医院,医生告诉他亟需肾移植。时年只有31岁的叶良,想到自己可怕的处境,可谓是万念惧灰,对自己的生命几乎绝望。
虽然等待的过程倍受煎熬,但幸运的是叶良最终获得了合适的肾源,并成功接受了移植手术,身体恢复得很好。重获新生的叶良特别激动,不仅感慨命运对自己的眷顾,更感激肾源捐献者对自己的恩情,他和家人商量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妻子非常支持他,并表示愿意跟随他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
2016年10月11日,叶良带着妻子和儿子专程从贵阳赶到重庆,认真打听好重庆市红十字会的地址。次日一早,叶良和家人便来到重庆市红十字会,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顺利签下器官捐献志愿书,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也成为重庆市第一位由器官受益者主动签订志愿书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贵阳市红十字会,而是舍近求远选择了重庆市红十字会,原因其实很简单,是重庆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叶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说,“我自己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明白那种在绝望中等待希望的滋味,所以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有人曾经救过我一样,将生命延续下去。”(欧阳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