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懋辛与“飞泉”碑刻
花溪河畔的南温泉,群山蜿蜒,层峦叠翠,风景绮丽,是重庆著名的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积淀丰厚。
南泉有南塘温泳、虎啸悬流、建文遗迹等十二景,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命名题写,久负盛名。其中的“峭壁飞泉”景点,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深受游客青睐,是观景留影的热门去处。
峭壁飞泉地处仙女洞山下,临花溪河。每逢久雨初霁,满山的雨水渗入地下,源源不断汇入仙女洞中的阴河,汹涌而出,形成洪流,自数十米高的悬崖上泻入花溪河,状如白练悬空,飞珠溅玉,又似潆潆烟雾,弥漫溪谷,蔚为壮观。
溪畔碧潭边,树立有一座颇为高大、几近两米的石碑,撰刻着红色的“飞泉”二字,隶书体,古朴苍劲,为景点增色不少。因年代久远,石碑上落款多已模糊,但仍能依稀可辩:“荣县但懋辛书,辛酉年春”。
荣县但懋辛,何许人也?
但懋辛(1884-1965)系巴蜀辛亥革命元勋,民国时期风云人物,著名爱国志士。四川荣县复兴场人,同盟会早期会员,国民党陆军上将,工诗文,善书法。曾任蜀军政府参谋长、四川军政府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团务督办、四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代省长、川军第一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四川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及民革四川主委等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但懋辛留日学习军事,经孙中山、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宣传联络工作。回国后,1906年初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并在校内设同盟会联络站,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他先后谋划刺杀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可惜均未成功。后参加著名的“广州起义”,在黄花岗战役中负伤,不幸被捕。但君不顾威胁利诱,坚贞不屈,经多方营救,得以获释。
但懋辛曾在重庆熊克武第五师任参谋长,四川讨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积极投入武装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功勋卓著,深得孙中山赞许。
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动员四川各方力量,支持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开展民主活动。成都解放前夕,他运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积极协助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国民党军政界联络策反,使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鲁崇义等川军将领率部起义,为成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懋辛善长诗词及书法。他自幼学唐楷,又研习颜体;后来对汉隶和魏碑特别用功,喜欢研读碑帖。他的字功底深厚,兼容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无论在戎马倥偬之时,还是政务繁忙之际,他读书、写字的爱好从未松懈。他的书法墨迹在近代中国书坛颇负盛名,北京香山孙中山衣冠冢,成都的都江堰、青城山、望丛祠,重庆巴蔓子墓、沧白路张培爵烈士纪念碑等,全国许多名胜古迹都有他的书法碑刻。
按照“飞泉”碑刻上的题写时间推算,农历“辛酉年春”,应为公历1921年春,但懋辛时年37岁,为四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驻守重庆。此前,但懋辛曾捐赠五百大洋,用于修复花溪河畔被大水冲毁的南温泉浴室。
南泉景区关于“峭壁飞泉”一景的简介里,附有一首旧体诗:
飞泉怒吼出苍崖,却似吴门白马来。
为喜多情陪画意,流连溪边漫徘徊。
也不知是否为但先生当年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