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连心桥”
——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工作室”扎根到社区
通讯员 丁 妮
“要是没有潘委员他们的帮助,我哪里能有这样一间按摩店。”盲人毛建军感激地说。他口中的潘委员,来自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委员工作室。
近年来,九龙坡区政协积极探索、创新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自换届以来,在全区镇街组建了19个“政协委员工作站”“社情民意直报点”,实现“一街镇一站一点”全覆盖。同时,在社区组建63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完善组织架构,打通了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小事不小畅民意
在九龙坡区黄桷坪,作为委员工作室一员的贺明凤,不仅是干社区工作的一把好手,在联系群众方面更是有自己的心得:“接听群众电话一定要有耐心,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性质进行分类,有的当场予以解答,有的需要以委员工作室的名义出面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的则以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形式予以反映。总的原则是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答复。”
今年7月,贺明凤连续几日协调九龙坡区市政园林局和交巡警大队,处理黄桷坪龙吟路铁路三村438路公交车因停车位被占用无法靠站的问题。“一开始采取涂抹办法取消停车线,但是效果不好。”贺明凤说,最后只能和相关部门人员顶着烈日重新划线并做上专用标志才算解决了问题。
协调居民出行难问题,解决乱停车引起交通堵塞问题,解决下排堵塞、树枝断裂、屋顶漏水、路灯不亮、围墙裂缝等问题……虽然都是小事,但贺明凤总是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为群众排忧解难。她说,委员工作室的设立,使得政协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多了一条途径,也体现了政协对群众呼声的重视,是连接社情民意的直通车。
扎根社区解急难
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委员工作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开展帮扶活动,每个委员至少帮扶3个困难群众。在一次捐款活动中,委员们积极性非常高,短短一个月内捐出3万多元的帮扶资金,为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实际上,在委员落地到社区后,委员工作室就成了社区的一部分:成立“温馨驿站”,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建立“生命花”医疗工作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委员毛铁和潘可宝在盲人毛建军最困难的时候,向他伸出援手,为他提供了20万元5年免息的借款,让其买下了杨家坪西城天街的经营场地,助其拥有了属于自己、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按摩店。
恒大绿洲小区在卖房时,开发商口头承诺业主入住后要开一个后门,方便业主出入菜市场和小孩读书。交房几年后开发商以未写入合同为由不开后门,业主多次和开发商争论、矛盾升级。委员们了解此事后,向区政协提交了提案,并和社区工作人员跟踪办理,多次联系建委、规划、街道、房管局、社区、开发商、物管、业主代表召开协调会,开发商最终出资开了一道方便业主的“便捷门”。
据了解,今年以来,九龙坡区131名政协委员到工作站(室)参与履职,开展接待群众工作219次,收集社情民意162条,解决群众诉求84件,切实发挥了委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我们将党的政策方针传达给群众,同时把群众的呼声及时反映给政府,起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齐心协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希望委员工作室能在社区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窗口。”毛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