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吊脚楼
在我记忆的U盘里,珍藏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而家乡酉阳土家族的吊脚楼,无疑是其中最旖旎的风景。这里山清水秀、山环水抱,山腰上、小溪旁,到处都可以看到吊脚楼的美丽英姿。
传说酉阳土家族人祖先因家乡遭遇了水灾才迁徙到湘鄂渝黔结合部的武陵山区,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遇到猛兽的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节,火光和爆炸声吓走了来袭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蛇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武陵山区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乡酉阳的吊脚楼,也有单独一栋,抑或两三栋建在一起的。
山水烟岚的春天,当你行走在乌江边、酉水畔,漫步在弯延曲折的花阶路上。猛然一抬头,就会看见这座或那座山坡上,一栋栋单独的吊脚楼,撒落在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间,静立在层层梯田的山坡边。房屋周围,李花一片雪白,桃花一片通红,满树花儿绽开盈盈笑脸,迎着温柔的春风……
转过小山坳,又是一番景致。不远处,溪流沿着山脚悠悠徜徉,溪水里鸭鹅成群,嬉戏觅食。溪坎上的山湾里,一两栋吊脚楼掩映在竹篁中,人影依稀可见,鸡犬之声相闻。在摇曳的竹枝中偶尔露出吊脚楼的倩影,就像躲在竹林中的土家处子,令人心驰神往……此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又悄然袭入你的心胸。触景生情,山野农家那种闲适恬静的生活,让你无限向往。
继续往前行,不远处,溪边的坝子中间,两三栋吊脚楼簇在一起,屋顶上炊烟袅袅。屋旁那些参天的古树和茂盛的凤尾竹,随风摇摆,好似在向你点头招手。头上蓝天广渺,远山白云出岫。此情此景,唐代诗人王维诗中“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裹……”的山水图画,又浮现在你眼前,美不胜收!
这些吊脚楼,就像约会在绿树丛中的土家后生和姑娘,抑或相聚在溪水淙淙的溪边。好似在卿卿我我,谈情说爱,互诉衷肠,唱着悦耳的山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总之,撒落在家乡山山水水的吊脚楼,融入到家乡的山光水色之中,把吊脚楼的建筑艺术美,融入到家乡的自然风光之中,把家乡的山水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她们已经和家乡的山水完全融合在一起,水乳相融,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家乡的吊脚楼将人文建筑的空间艺术和山水的诗情画意美自然凝聚在一起,让家乡的山山水水变成一幅幅令人赞叹不已的美丽山水画,变成一首首意境高远的抒情诗。
家乡的吊脚楼,就是家乡风景中“最美”的标志,是家乡景色中“最抢眼”的美丽元素。是美丽的吊脚楼装点了家乡山水之美,还是家乡山水的美映衬了吊脚楼的美丽,谁又能够说得明白清楚呢?如今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春风的滋润下,在美丽吊脚楼的映衬下,家乡的山水流光溢彩,风光锦绣迷人。家乡的“激荡乌江水”“雄奇阿蓬江”“柔媚酉水河”“巍峨龙头山”“险峻八面山”“神秘大坂营”“仙境桃花源”等风景名胜更加旖旎动人。酉水、龙潭、龚滩,千年古镇美名远扬四方。古朴独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加诱人。
青山绿水间的吊脚楼,犹如一只只展翅高飞的“金凤凰”,变得更加靓丽多彩,“醉美”动人,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来到酉阳这座湘鄂渝黔边陲的这片天人感应、充满灵气和神秘的土地,尽情游览,采风观光,领略浓郁的土苗风情。
美丽的吊脚楼,是家乡山山水水美丽的眼睛,是家乡旖旎风光的灵魂,是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