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8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黔江:保护特色村寨的“形”与“魂”

本报讯 “以保护原有古建筑为基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不断提质升级。”日前,黔江区政协副主席郭晓燕率九三学社、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宗教界政协委员在黔江区小南海镇“土家十三寨”视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时强调,特色村寨保护一定要突出建筑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发挥旅游优势,切忌对村寨进行大修大建。

近年来,黔江区坚持“因地制宜、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先后投入民族资金293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有效对小南海土家十三寨、金洞叶家大院、石会中原村、冯家关村坝等特色村寨强化保护。

委员钟天龙建议,在做好古楼、古大院、古城墙等建筑设施保护的基础上,更要对后坝山歌、后河古戏、南溪号子等特色民族文化进行传承性保护,多挖掘特色村寨中的人文故事,创作一些展现特色村寨的文学影视作品。

“特色村寨保护切忌植入城市元素,更多的要回归旧时模样。”九三学社黔江区委专职副主委周春林一语点破了村寨保护中的难题,建议在建筑的修缮上杜绝千篇一律,村寨院落的布局要因地制宜,河道、人行道建设上要呈现出生态、自然的美景,希望最大化体现特色村寨乡土化、民族化、特色化这个“魂”。

谈及如何在保护中展现特色村寨的活力时,委员万鸿建议,多挖掘老祖宗留下的土家孝道文化、方言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养生文化,通过国学朗诵、书画表演、山歌演唱等形式,在传承保护的同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发展成为特色村寨吸引客人的“闪光点”。

当天,对小南海土家十三寨创作的一台特色鲜明、民族符号浓厚的文化戏,委员们纷纷点赞,并建议在演出过程中要更加专注、表情更加到位、编排更加提高。

郭晓燕在听取了委员们的建议后提出,特色村寨是黔江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一定要做到“形”“魂”兼顾,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因地制宜做好古建筑的修缮,全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将民族特色村寨不折不扣建成村民的家园、市民的乐园。(李奉轩)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