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9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0102
0304050607080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男子与“如花似玉”

□ 作者 熊德斌

每每看到“如花似玉”这个成语,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如花一样美丽妖娆的女子。“如花”就是像花儿一样明媚可人,而“似玉”就有些费解,因为最早的时候,“玉”是和男子的德行相关联的。

《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古人认为,玉具备了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因此“君子比德于玉”。《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曲礼下》中甚至规定:“君无故,玉不去身。”可见,将君子比作“玉”,就是形容男子的德行。

“如花似玉”的原型出自《诗经·汾沮洳》。这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的诗篇,其中吟咏自己的意中人“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说文解字》:“英,草荣而不实者。”草木开花还没有结实叫“英”,因此“英”的本义就是花。这两句诗赞美自己的意中人,容貌就像花儿一样美,德行就像玉一样美。

“玉”由形容男子的品行引申为敬词。比如《礼记·祭统》载:“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说:“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于玉比德焉。”可见“玉女”之称是敬词,美言国君所娶夫人的德行如玉,并非是夸赞“玉女”的容貌。

这就是“如英”“如玉”的本义,一方面形容容貌,一方面形容德行。随着词义的演变,“玉”渐渐失去了德行的含义,而突出了润泽、光鲜的外表,后人于是就将美丽女子的容貌比附于美玉,诞生了“如花似玉”这个成语,但都是比喻容貌,跟古人最注重的德行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