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1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让社区养老从“盆景”变“风景”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日前,市政协对市老龄委办公室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时,前往九龙坡区“宏善·好邻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地视察。

评议组看到,服务中心前的一块空地上,老人们正自得其乐的跳着广场舞。室内,一群老人在认真地排练合唱。另外,还有的老人在看书、下棋……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一个以养老为主题的社区居家集成服务体验中心,服务内容包括老年文娱活动、养护照料服务、未病调理中心、生活配套服务等,还可以提供上门陪护、上门保健理疗等服务 。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在视察中,委员们感慨地说,并希望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推广,不能只成为“盆景”。

调研数据显示,在众多养老方式中,90%的老人青睐社区养老。

何谓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满足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

让老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好社区养老是一项重要内容。

市政协委员周铁军在提案中指出,社区养老网格化机制不健全,不能做到全市覆盖;设施功能差异较大,缺乏针对性且部分功能使用缺乏活力。

“老年人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外,还期望得到适合老年人心理、精神、医疗等各种专业的指导或护理服务。”这是市政协委员汤宏伟通过提案,为老年人发出的呼吁。

令人可喜的是,市民政局近年来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重点打造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养老服务,满足其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同时,市民政局还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精细化居家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供给能力。

从2012年到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从556万增长到了704.74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人。委员们期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从“盆景”变“风景”,真正提升社区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需要全社会持续关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