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2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010203
04050607080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周敦颐驻足合川传理学

□ 作者 兰梦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此为古典散文《爱莲说》中名句。此篇散文主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此文作者即是北宋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而世人鲜知的是,周敦颐曾任过合州(今重庆合川)判官,在合州留下美文《养心亭记》,其任职期间,施行善政,尽得百姓赞扬。

公务之余传理学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北宋仁宗嘉祐元年至五年(1056年-1060年)为合州判官。他任职期间,清廉正直,威望甚高,凡一州之事,不经他手,很难作决定,即使定了众人也不服。在合州为官期间,周敦颐好与周边学者交游往来。进士蒲宗孟就是其中一位。《周子年谱》记:“左丞蒲公宗孟,……从蜀江道于合,初见先生(周敦颐),相与款语,连三日夜,退而叹曰:世有斯人欤!乃议以其妹归之,是为先生继室。”由此,周就成了蒲的妹夫。

公务之余,周敦颐时常与人讲述理学。当时合州名士张宗范就常跟随他,聆听他的教诲。后来张宗范在嘉陵江畔学士山山麓修建了一座亭阁式的读书堂,周边造廊房,种植花草,显得格外雅致。新居落成后,张宗范随即邀请周敦颐做客。周敦颐去了以后,觉得那里是读书养心的好地方,非常赞赏,题该书堂名为“养心亭”,并以养心为题,发表一篇学术讲话。后来这篇讲话收入了其著作《周元公集》中,名《养心亭记》。《养心亭记》的原文即: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多欲,虽有存焉者亦寡矣。予讲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张子宗范有行有文,背山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净。余偶坐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对颐求说,故书以记之。

遗憾的是,该亭毁于兵僰。明成化三年(1467年)合州知州唐珣重建,绘张宗范、周敦颐像于壁,并在亭旁建“养心堂”。重建亭系木结构三层三檐盔顶式八角亭。“养心亭”遂今也名为“八角亭”。

施行善政赢民心

据《合州县志》记载,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迁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今江西赣州);1073年六月,病逝于庐山。周敦颐离世后,合州官民先后多次修建祠、院,如濂溪祠、瑞映山房、养心亭、周子书院、合宗书院、爱莲池等纪念他。但因历时久远,大都湮没不闻。

南宋时期合州曾两次修建纪念周濂溪的建筑物,即淳熙七年(1180年)何预建的濂溪祠堂,位于今鼓楼街,原合州州署之东。明代先后修建周濂溪纪念建筑物六次,即成化三年(1467年)唐珣的濂溪祠、周子书院、养心堂,弘治四年(1491年)金琪重修濂溪祠,嘉靖十年(1538年)邱道隆所建的合宗书院,隆庆五年(1571年)王下贤重建濂溪祠,万历十四年(1616年)曹自建重修的濂溪亭。

清代至民国初期,修建、培建和迁建濂溪祠院凡八次。即康熙三十年(1697年)常学易建瑞映山房于原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蔡之芳重修濂溪书院(内添设寻乐堂、光霁唐、莲池),乾隆十二年(1747年)宋锦又培修。

象外悠然动远吟,孤亭百尺独登临。

南津烟火连江气,白塔松杉接晚阴。

无病百年身尚健,多愁两鬓露能侵。

同人苦味濂溪乐,还向箪瓢乐处寻。

此为明代宗景泰年间监察御史邱道隆题《濂溪祠》诗。邱道隆任职期间,也以敢于直言上疏得美名。邱慕周敦颐之明察秋毫、坚持原则、不媚权贵以及其才学,随以诗赞之。

2010年12月,合川文峰公园正式开园,园中再次修建了“濂溪祠”,恢弘大气,蔚为壮观。“一代理学悬日月;满祠莲气绕乾坤”“思无邪,莲说传千古;行有善,通书泽八方”两副凝练的楹联表达出今人对一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仰慕。如今,文峰公园内繁花竞放,漫步濂溪祠前,不时会遇到驻足观赏的市民。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