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二分团
以智能化撬动大口岸发展潜力
视察T3航站楼
本报讯 (记者 程卓/文 龚伟/图) 口岸作为供人员、货物、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的机场、车站、港口等特定区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平台。重庆口岸开放发展程度如何?有何新亮点?5月18日,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张玲率领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二分团,前往重庆江北机场国际出发厅、江北机场北货站、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重点围绕“重庆对外开放大口岸建设”情况开展了视察调研。
走进江北机场国际出发大厅,大气现代的设计让委员们眼前一亮,机场内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更让委员们印象深刻。行李检测站内,一件件行李在传送带上自动接收“检查”;问题行李被自动转入另一条传送带,接受二次深度“检查”。智能化、自动化的行李检测程序吸引了委员们,“没想到行李检测居然这么智能精准!真是给飞行安全又多加了一张‘安全网’。”监测站旁放置的两台签注(卡式)自助一体机,也让经常往来渝港澳三地的委员大加赞赏,“这个服务太好了,值得点赞!赶时间的时候不用去柜台排队等候,直接自助完成签注,特别是对出差频繁的商务旅客,是实实在在的便捷。”在机场内的出入境关口,还特别设置了针对中国公民的自助检验口,通过人脸和指纹识别,便可以直接通关出境。这一通道虽然暂时还未开放,但也吸引了委员们的关注,“这项服务开通后一定会大大增加通关检查的效率,增强旅客‘无感通关’体验。”
来到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一台台自助签注机、自助取证机等自助服务设备,吸引委员们纷纷掏出手机,拍下自助服务的过程。微信预约功能又吸引委员们用手机“扫一扫”,体验随时随地预约办证时间、地点的便捷服务。
“今天所看所听,让我们备受鼓舞,一项项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真让人大开眼界!”在听取市政府口岸办、市交委、市商务委、市公安局、重庆海关、市武警边防总队等有关部门对我市对外开放大口岸建设情况介绍后,委员们赞叹不已,并建议将大数据、智能化作为挖掘口岸潜力的抓手。同时加强口岸与基础交通设施的匹配度,加强对重庆口岸优势的比较研究,增强重庆口岸的辐射聚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