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逐梦
绿水盈盈,荷叶蹁跹,上千种荷花在阳光下竞相绽放,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仲夏时节的大足区原乡·荷花村,美丽扑面而来。
对于大足人来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首流传千古的乐府诗,正是原乡·荷花村的真实写照。这里,是他们寻找乡愁的好去处。
而在大足区政协委员、原乡·荷花村景区负责人陶麟的心里,原乡·荷花村承载的不只是乡愁,还装满了自己助力乡村振兴的梦想。
在陶麟的办公室里,一副“振兴原乡梦,善治荷花村”的对联格外显眼。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建设山清水秀之地的目标,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建会员,理应积极响应,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贡献应尽的力量。”陶麟意味深长的话语,诠释出对联的涵义。
行走在原乡·荷花村,沿着蜿蜒的小路,随处可见未加装饰的农舍、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风光,让人感到处处皆景、步步是画,宛如世外桃源。
“我们先做生态,后做产业;不迁农户,不拆农舍。用生态留住原真,乡村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陶麟自豪地说,在打造原乡·荷花村过程中,他们坚持不铲农田、不推田坎,用“预处理+人工湿地+湿地生态经济塘”的环保科技工艺,种植湿地植物,并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让农房留在村里成为景观,让村民留在家里吃上“旅游饭”。
令陶麟感动的是,原乡·荷花村的开发打造和营销推广也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鼎力支持。
“大足区政协经常组织委员们前来原乡·荷花村视察调研,为原乡·荷花村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金点子’,不少委员还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帮助我们宣传营销,有力地扩大了原乡·荷花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这里寻找乡愁。前几天,罗国家委员拍摄的太空荷花在《重庆政协报》刊登后,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观赏。”陶麟高兴地说。
令陶麟更欣慰的是,原乡·荷花村引回了大量外流的村民,让他们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如今,景区内396户村民,已有10余户开办了农家乐和茶社,100余人成为固定产业工人,逾90%的村民通过不同形式融入景区及整村产业发展。
“我深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深入推进,原乡·荷花村必将如同眼前的风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憧憬着原乡·荷花村的未来,陶麟显得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