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也是今年市两会、区县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乡村教育等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委员们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意见——
谭净(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提升重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内外兼修,改变义务教育办学偏重外延式均衡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主动整合内部要素,把更多的人、财、物力聚焦到提高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上,增强学校发展的内生力。此外,要提前谋划和思考基本均衡全部达标之后的新目标、新任务,从以区县为单位的基本均衡向以市域为层级的更高均衡过渡,努力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文 博)
母明江(市政协委员、綦江区政协主席):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智能制造,还是创新驱动,必须有足够数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后盾。要根据重庆市未来用工需求,推动各职业学校确立品牌专业,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特”的发展格局。同时,推进产教融合,制定“一校一企一策”方案,确保定单培养专业达50%以上,促进职教学生高品质就业。(颜 灏)
黄昕(市政协委员、民盟武隆支部主委):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铸魂守根强引擎”。铸魂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着力铸好职业教师队伍师德师魂、着力铸好职业学校校风校魂。守根在于不遗余力地坚守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之根,不能被应试教育模式所左右,不能过分倚重升学招生。强引擎在于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政府要建立税收减免、以奖代补、财政补贴、授予荣誉、购买服务等制度措施、法律法规,用利益和义务激发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刘 华)
黄建(市政协委员、渝北区政协常委):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我国已将STEAM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计划,在国务院和教育部多个重要文件中都强调或倡导实行STEAM教育。目前中小学STEAM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和师资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我市启动STEAM教育体系化建设试点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学校积极开展STEAM教育基础研究,探索建立STEAM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强化STEAM教育师资培养,不断完善我市中小学STEAM教育专业教学人员的配置。(高娇娇)
黄军(大足区政协委员):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育要振兴,区县必须要布好“梯队建设”的“一盘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逐级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学校,做到统筹兼顾、形成梯次。同时,要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做好对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发挥优势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薄弱学校也要定期组织管理者、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实岗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管理和教学水平。(吴 红)
刘志华(潼南区政协委员):打造“小而美”乡村特色学校,要在“三优”上下功夫:一是发展优先,在校舍场地、功能配套、智能网络上抓建设,在常规管理、师资配备、师德师风上抓质量,在学校章程、校园文化、内涵发展上抓特色,办既有乡村气息又有城市品质的农村学校。二是教师优质,多打造城乡携手教师交流、联盟办学送教下乡、走访名校影子研修等平台,多搞名师工作室、高效课堂、多级培训,建既接地气又有底气的师资队伍。三是环境优越,营造尊重乡村教师良好氛围,打造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的教育生态。(李佩娟)
岳志琼(忠县政协委员、忠县三小副校长):合理开发家庭教育领域的资源,积极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是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在有条件的区县试点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选配既懂学校教育又懂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士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工作,与妇联、关工委、社区等联手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做到家庭教育有人管,有行家管,并且管得了、管得好。(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