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2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双桂探源

□ 作者 李忠燕

终于顿悟,梁平双桂堂和黄梅“紫云佛国”渊源不浅。
湖北黄梅县境北端有紫云山,七座峰峦簇拥,状若莲瓣,故名莲花峰。老祖寺,古名紫云禅寺,有“紫云佛国”美誉,踞莲峰中间,恰如莲心吐蕊,花瓣托心。寺周群峰耸立,危岩参天,云雾缭绕,苍松翠竹,风光秀丽,号称人间仙境、避暑胜地。禅宗前6位祖师有3位曾在黄梅县修行并传承衣钵,至今有2座千年祖寺古刹,一是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唐武德七年(624年),蕲州道俗请道信禅师至黄梅造寺,建成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道信被尊为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二是五祖寺,原名东山寺,或东禅寺,后世改称五祖寺,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的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两个祖寺应该也是双桂堂的祖庭了。
双桂堂位于重庆梁平,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世谓“第一禅林”“宗门巨擘”,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3年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桂堂,之所以不叫双桂寺,只因庙址原是旧式学堂。有年轻导游却附会而谬说,双桂堂是方丈与住持的“大学堂”。这得先说破山。《破山禅师评传》载,双桂堂的开山祖师破山和尚(1597~1666年),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19岁在姜家庵削发,法名海明,号旭东。熟读大乘教法《楞严经》十卷,从“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中感悟“真妄”,受慧然法师开示顿悟法门,因为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意旨幽微玄妙,不能自释心中疑碍,于1616年毅然出蜀,要去江南参访“善知识”。出家仅6年,一路行脚云水,风餐露宿,途经荆南,抵达蕲水吴王庙,偶染痢疾,被居士张稜溪延至家中,以药调理三月余。1619年,来到位于湖北黄梅县城西北30里的破头山,或称破额山,但见双峰叠翠,泉石幽深,祖庙庄严,遂结庐修行。海明眼见明代江山易主,山河破碎,即自号破山。僧俗因称法师破山海明。
《自述行实》载,破山海明在黄梅阅读佛经和高僧著述,深有所悟,然疑碍不减,即效仿释迦“不证菩提则不起金刚宝座”,发誓“若不明此事,终世不落山。”破山来到双峰山悬岩立定,依高峰原妙禅师克期取证的方式苦修七昼夜,立死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从辰时开始,立到未时,“眼前惟有一平世界,更无坑坎堆阜”,意境超然深远。恍忽间“举意欲经行,不觉堕落岩下”,将足损了一损。“密举从前所疑所碍者,如获故物,方放身命,睡到天明。”心中不再为疑云所碍,一片豁然开朗,兴奋得大叫起来。有居士以为他脚痛难忍,就来好言相慰,破山说:“非公境界!”破山开悟,后在破头山养伤百日,便下山云游四方、行脚求学。《破山语录》“曹溪水源,天童水本,双桂飘香,四海难隐”,以六祖慧能为源头,以天童密云为根本,“传曹溪正脉第三十五代破山海明禅师之塔”。其实,还应该加上“以四祖道信为基础”。参禅3年,到1622年,破山拽杖东游,受法天童寺密云禅师门下,临济宗第三十一世,先后历“大难七次”,潜心修行,兼收并蓄,终成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禅宗巨匠,世有“小释迦”之称。1632年,破山辞师西归四川,路径黄梅,以及晚年命弟子丈雪通醉往天童寺祭扫密云塔,均途径黄梅,是否顺道拜谒过四祖寺、五祖寺?
破山禅师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僧伽教育,所撰《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在佛教传承中形成独树一帜的双桂法派,中兴清初川渝云贵鄂湘禅宗,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贵州高僧121人,破山双桂法派占110名。
破山法派与四祖五祖六祖一脉相承,堪称禅宗史上的盛事,也缩短了梁平和黄梅之间的时空距离。两地在文化上的联系或许还有很多,起源于明正德年间的“梁山灯戏”影响了长江流域的10余省市,在多种戏曲音乐中都可以找到其影子,2006年和黄梅戏一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