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6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乌江画廊龚滩镇

□ 作者 杨耀健

省际贸易  交通枢纽

酉阳县龚滩镇,据史料记载已有1700多年历史。《寰宇记》记述道:“涪陵郡汉复县,属巴郡,蜀立郡于此。”《四夷述》云:“汉复,郡治。”《元和志》曰:“汉涪陵郡也。”《华阳国志校注》载:“汉复县,三国蜀汉置,属涪陵郡。”说明早在三国时期,龚滩便是蜀国的一座县城,属涪陵郡管辖,甚至做过郡城。所谓汉复,寓意复兴与刘备血缘有关的汉朝。
汉复为何更名为龚滩呢?据原签门口的一通碑记载:“明万历年(1573年)四月七日,后山坡上凤凰嘴左边岩崩,滚塞乌江涌行船,那时在龚、游、翁、梅、陆姓中,龚姓(被)打死不少,因之得名龚滩。”
龚滩的兴旺源于省际贸易。古代交通不便,主要依靠水路,千里乌江流经龚滩,连接长江,使之成为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其陆路通往湖南龙山县、湖北咸丰县、来凤县,水路通贵州沿河县及上游各县,四通八达,得天独厚。
到清代中后期,依靠水路的省际贸易日益扩大,雄踞长江上游的重庆控制了西南主要物流,除面向长江中下游外,还向支流地区辐射。本着“以有易无”“为买而卖”的原则,出省商品主要为食盐、茶叶、丝绸、夏布、榨菜、蔗糖等。换回的货物,主要是湖南的大米、棉花,湖北的鱼虾、水果、蔬菜,贵州的酒、烟草、山货。
省际贸易商品来往通过龚滩,给它带来繁荣。乌江边常年泊着数十艘“楠竹船”“三板船”“金银锭”“古蔺船”,以至于诗人有“荔枝园下客蚁船”之咏。镇上的茶馆、饭铺里坐满了豪爽的船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小戏台和院坝里,隔三岔五有草台班子来唱戏,锣鼓喧天。几所小庙香火旺盛,祈福的祈福,求子的求子。对面山上的苗胞也要过江来赶场,顺便带来稀奇的山珍和野味。


知青记忆  小镇生涯

1969年3月,重庆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分配到酉阳县、秀山县的知青2200多名,按计划由涪陵地区组织船只送到龚滩,再分赴各公社。第一天从重庆坐大船到涪陵,第二天从涪陵坐小船到龚滩。
乌江河谷狭窄,流态紊乱,龚滩航段浅滩密布。早年从涪陵至龚滩,木船日行仅20余华里,往返需要40多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险滩、绞滩、港口等进行一系列整治改造,往返时间缩短为两天。知青下乡正值枯水期,逆流而上,遇上浅滩轮船如老牛喘气,无法前进,只有靠岸边的卷扬机助力,用绞车往前绞,惊心动魄。旧时代没有绞车,靠纤夫拉船,其艰难可想而知。
知青刘福先在回忆录中写道:“3月30日下午我们到了龚滩镇,天色已晚就住旅馆。漆黑的街上没有几盏路灯,居民家里的灯光也暗淡,昏黄不辨。小商店和油蜡铺关门了,只有小面馆还开着,我们各人吃了两碗面。”
知青宋国英回忆道:“一年之后回家探亲,又经过龚滩,放下背篼就去买船票,还好,买到一张统舱票。想到就要回家,心中高兴,在镇上油蜡铺买了两把干面,当作礼物带回家去。”
改革开放使老镇焕发了青春。邬家办了一家小旅馆,既可住宿,又可代办客饭,收费低廉。大儿子不幸病故,邬家婆媳毅然挑起这副重担。她们每日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将五六间客房揩抹得一尘不染。然后媳妇上街买菜,邬婆婆坐在堂屋里一边做些杂事,一边与客人闲聊。
闲来无事,邬婆婆爱搓几圈小麻将,放一炮才五毛钱,打起来轻松愉快。80多岁的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每天要吃两顿干饭,胃口蛮好。60多岁的媳妇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但异常勤快,里外忙乎。婆媳俩都不识字,家中没有书报,一台旧彩电开拓了她们的视野,北京有什么消息,当晚就能知道。
到龚滩的观光客以重庆人居多。逢年过节放长假,他们拖儿带女,把邬家客栈的几间房子都包下,白天东游西逛,晚上打牌下棋,一住就是几天。这时候,邬家腌制的香肠和老腊肉就派上了用场,客人赞不绝口,都要多添一碗饭。


整体搬迁  凤凰涅槃

2006年,由于兴建彭水水电站,龚滩镇将被淹没。为保留这个旅游目的地,县政府决定对古镇实行搬迁,选址在四华里以外地势相仿处。按照该县移民搬迁复建实施细则规定,除了冉家院子等十多处县级文物外,一般民居由老百姓自拆自建,补偿标准为每平方米555元。
中国人安土重迁,一想到祖辈的老宅将被连根拔,镇民们便有一种断脐的感觉。他们还有种种疑虑:方位变了,朝向变了,小旅馆的风水会不会遭到破坏?小饭馆能不能招徕回头客?极个别住户,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还迟迟不肯签合同。
县旅游局局长作出了承诺——复建的古镇不仅将保留原来的形态和灵魂,还将推出攀岩、挑水等能让游客互动的项目。搬迁前,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镇民约占五分之一,搬迁后将达到五分之三。
2009年5月,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镇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引为自豪的鸳鸯楼、西秦会馆、冉家院子、夏家院子、董家祠堂、川主庙,原封不动地矗立在相应的地方,与新建的木楼民居珠联璧合。沿江修筑了石砌的堡坎,好像城里的滨江路。码头停泊着新趸船,连接着大山外的天地,昭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这样,千年古镇复苏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挤满了标价100元左右的标准间,新街上的宾馆标价甚至接近300元。十多家小饭馆人满为患,当地有名的猪蹄风萝卜、排骨干豇豆、烧白、土鸡炖苕粉卖得上好。土特产宜居茶、苦荞酒、罾潭香菌、荞麦粑成为游客争购的伴手礼。点完今天进账的百元大钞,老板娘的笑脸浮起浅浅的酒窝,明天一定还有大单生意,早点歇息吧。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