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失落的心
2018年10月,我刚从九龙坡区挂职锻炼回垫江,恰逢组织正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去驻村扶贫。作为垫江县的一名政协委员,岂能袖手旁观?我于是主动请缨参战,组织上也很快批准了我的申请,安排我到垫江县五洞镇卧龙村任扶贫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2018年11月1日,我踏上了光荣而有意义的扶贫之路。
卧龙村是由原三村合一的大村,全村有1055户3620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为零,于2014年被列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截至2018年10月,该村有建卡贫困户40户96人,其中未脱贫户15户21人。
初到卧龙村,看着村民们期待的目光,我感到重任在肩,连问自己三句话:“带来什么、留下什么、带走什么?”我在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写道:“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扶真贫”。
习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最后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驻村第一项工作,就是入户走访建卡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认真听取村民对精准扶贫的意见建议。
在一次走访贫困户的时候,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关注。
他叫刘庆,今年38岁。2016年,他的母亲、哥哥、姐姐相继患病离世,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十几万的债务。加之家里危房不能居住,刘庆不得不搬到山下,搭建了一个临时工棚,流转闲置土地搞养殖、种水稻,希望还清债务。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7年9月的一个晚上,一场洪水将他的临时工棚、一万多斤稻谷和养殖的鸭子、青蛙全部卷走。他70多岁的父亲不久后又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不愿再过清苦日子的妻子,也丢下他和10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我的人生没有路子再可走了!”一连串的打击,让刘庆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整天浑浑噩噩,不愿做事。村干部多次对他进行帮扶,他都一概拒绝。
“一定要帮这个年轻人重新站起来!”面对心如死灰的刘庆,我暗里下决心。
我靶向施策,以“扶智、扶志”为重点,多次到刘庆家里拉家常,与他交朋友,宣传党的好政策,鼓励他抓住机遇,改变命运。一次次走访谈心,让刘庆失落的心,慢慢升腾起了希望。
“你们都为我做到这个份上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刘庆的话,让我既感动、又欣慰。
为了帮助刘庆彻底脱贫,我又将帮扶重点转移到产业扶贫上。结合当地土壤、气候适合种植李子的优势,我鼓励刘庆利用家后面的荒坡发展李子产业。然而,人工开荒耗时太长,请挖掘机开荒需要5000元,刘庆身无分文,怎么办?我与另一名扶贫干部商议后,决定由我们2人分担费用,并立即请来了挖掘机。土地整理好后,我们又帮他拉来免费的李子苗和肥料。
今年3月20日,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道,帮刘庆种下了6亩300株李子苗。这一株株李子苗,是刘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然而,刘庆不懂管理技术,又是一大难题。于是我又到县里请来了果树专家,手把手对他进行技术指导,还帮他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更好地解决李子管培和销路问题。同时,我还多渠道帮他增加收入,以确保今年稳定脱贫。
如今的刘庆,干劲十足,不但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家里的危房也破土动工,一家人即将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看着刘庆的变化和脸上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由衷地高兴。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亲自经历、参与脱贫攻坚,这让我倍感自豪。翻开一年来的驻村工作日记,帮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和解决贫困户子女入学、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修建蓄水池、自掏腰包请贫困户吃饭、撰写《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被列为重点提案等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虽有艰辛困难,但我无怨无悔。只要能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送到贫困群众心中,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就无比欣慰!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我也可以自豪地说:“脱贫攻坚,有我一名普通政协委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