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外婆的红烧鸡翅

□ 本报记者 陈钰铃

我的外婆不太会做菜,因为无论是从色香味哪一点来评价,外婆做出的饭菜都难以达到及格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饭菜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婆从小摊贩那里买来的凉菜和烧腊已经无法堵住我不停抱怨的嘴。对外婆做不出可口饭菜的不满,终于在一次带同学回家吃饭时,爆发了。

当我带着同学走进家门,看着饭桌上冷掉的稀饭和一袋还没来得及装进碗里的卤鸡脚,这种长期积压下的怒气像喷发的火山,“唰”的一声引燃了雨后潮湿的空气。“你为什么不能煮出好吃的饭菜,电视里那种红烧鸡翅都做不出来!”我气鼓鼓地带着同学饿着肚子从家里离开,出门前还自以为潇洒地扔掉了外婆递给我的几块钱。那几块钱在空中颤颤悠悠地落下,躺在被雨打湿了的门前的青石板上,我一直没有回头去看,外婆颤抖着手,蹲下来捡起那几张钱的模样,如今想起来,也让我深感罪恶。

那时,我的外婆已经70多岁,因为得了帕金森症,她的双手总会不自觉地颤抖。即使这样,外婆依然照顾着家里的日常生活。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那天和外婆争吵之后,平时工作很忙的母亲在晚饭后难得地找我聊天。我本以为她会臭骂我一顿,没想到,母亲只是和我讲了一个故事。

母亲作为外婆第6个孩子,也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她出生时,外婆和外公已经快40岁了。人到中年,我的外公却没有做出一番事业来,依旧只是嘉陵江上一条运沙船的小小船工,收入微薄。外婆不得不做点事情来贴补家用,养鸡、喂猪、种菜、种甘蔗,一切能产生经济收益的农活,外婆都挽着袖子、挑着担子承担了下来。可生活的不幸总是乐于欺负可怜人,在我母亲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外公因为常年饮酒中风去世了。可外婆甚至来不及过多的悲伤,因为她还有3个女儿需要照顾,贫穷已经夺走了她另外3个孩子,剩下的无论如何也得留在身边。于是,就像从太平洋逆流而上的鲑鱼,为了女儿,外婆起早贪黑地劳作着,直到那双手因为疾病而止不住地颤抖。

母亲说到这里,忍不住有些哽咽,“你说,她哪里能有时间钻研厨艺呢?那种能做出美味饭菜的母亲当然值得敬佩,可外婆难道不值得吗?”母亲看着我,轻声问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眼前出现那片离家好远的菜地,外婆似乎就站在那里,她穿着我从未见过的花裙子,长长的麻花辫扎在脑后,在她的身边,有浇灌蔬菜的农家肥,在她的身后,几个孩子坐在土坎上,拿着野花,笑得灿烂极了。

这样的画面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不敢再去苛责这样一位饱受苦难的“母亲”。我低下了头,母亲见状什么也没说,轻轻地离开了。

后来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外婆端来米饭,笑眯眯地揭开桌上的餐桌罩,那里居然放着一碗红烧鸡翅!金黄色泽的鸡翅、让人食欲大动的葱蒜香气,除了没有精致的摆盘,简直就是美食节目里才能看到的美味!这居然是外婆做的,我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外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你不老说我做的菜不好吃嘛,我就跟着电视上好好学了学,浪费了好些鸡翅,好在这次看着还像样了。”外婆把筷子递给我,她轻轻推推我的肩膀,“快试试,好不好吃?”外婆看着我,眼里充满期待。我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夹起鸡翅狠狠地咬了一口,“外婆,这红烧鸡翅太好吃了!”我轻轻低下头,不让外婆看见我眼里的泪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