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 促升级 创品牌
渝中:打造服务业城市秀场
本报讯 “大型优质招商项目落地难度大,大量老旧商业楼宇的存在制约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商圈分流、电商冲击和金融机构外迁,渝中区商业和金融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互联网企业整体品牌度、知名度不高,企业多而不强情况普遍”……
近日,渝中区政协召开“渝中区服务业现代化”专题协商会议,区政府分管领导,多个民主党派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交流意见,就如何推进渝中区服务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渝中区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以现代金融业、高端商贸业、专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和健康医疗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18年,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4.8%,拥有总部及重点企业427家,税收超亿元楼宇达37栋,服务业发展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但渝中区作为建成区,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受限,一些大型优质招商项目落地难度大,外加大量设施陈旧、业态低端、产权分散的老旧商业楼宇存在,新兴服务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金融业和商业作为渝中区两大支柱产业,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增长乏力、支撑作用减弱。
结合调研情况,区政协经济委主任翁俊指出,渝中区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不足,服务业能级还有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项目偏少、竞争力不够,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体量较小、支撑不足。
“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不够。”区政协委员、调研课题组成员毛溧认为,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政策清单,简化审批流程和手续。他建议对企业实施精准服务,落实好企业减负政策和扶持政策,推动重点企业发展,推动新项目开发。
如何立足渝中区原有基础,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是大家聚焦的一个重点话题:
“可以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商贸流通、会展、居家、家庭服务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政协委员王鹏飞建议,还可以将新兴金融业作为突破口,针对金融业态空白,积极争取新兴金融业落户渝中。
区政协副主席彭洪森则建议,鼓励支持建行跨境金融中心、平安银行离岸业务中心等金融创新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中国银行、星展银行开展中新互联互通示范合作项目下的金融服务项目,帮助重庆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委员们还建议从品牌入手,以国际化、时尚化为引领,增强服务能力。重点支持重百、金夫人等传统商城改造提升,植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成为具有新体验、新业态的商业新空间;打造商业沉浸式、体验式消费,让重庆的老街巷成为传统文化的底片、“网红”旅游城市和新兴商业的载体;积极发展“首店、首牌、首发、首秀”经济,打造城市秀场、支持开设品牌快闪店,以“有故事的产品、有格调的顾客、有文化的秀、有能量的场”,不断提升渝中商业时尚度、活跃度和品牌美誉度。 (陶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