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留字夔门
夔门,又称瞿塘关,位于奉节县境内瞿塘峡西口,是古代入蜀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杜甫有诗曰:“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但凡有人到过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当行至具有三峡门户之称、千年古城白帝城下的夔门时,就会看到长江南岸的摩崖粉壁墙,除冯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多幅石刻,而在这些石刻中,落款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更是遒劲有力、气势恢宏。
资料记载,这十个大字是1938年书写镌刻的。由时任国民革命军驻万县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撰文,其秘书杨开鹏手书,聘请5个工匠完成镌刻的。这十个字,每字高4.5米,宽4.35米,总面积234.1平方米,一个笔划里可容一个成年人站立。这幅石刻,不仅是瞿塘峡也是长江三峡最大的石刻,成了长江中上游不可多得的文物陈迹。据行家评判,石刻恰到好处地与瞿塘雄伟的山川融为一体,是难得的文化遗产。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二期水位上涨至135米前,孙元良这幅石刻和其它石刻一起已分别采用翻模复制、切割搬迁的办法,按1:1的比例原样移至三期水位175米以上。2003年6月1日之后,中央电视台在现场直播“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和“高峡出平湖”实况时,多次出现夔门及其“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这十个大字的画面,其落款“孙元良”三字,也清晰可见。据说孙元良在台湾高雄看了电视直播,还高兴得笑了。
说起孙元良在夔门题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驻奉节国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即依令成立巴万要塞司令部,所部参谋长李端浩被任命为司令。他到任后,即在夔门南岸刻下“巍哉夔门”四个篆字。每个字高4米,宽2.34米,一笔躺得下一个人。整幅字高7.2米,长14.5米 ,总面积占104.4平方米。署名字径高2.4米,宽2.3米,堪称三峡一绝。或许是身为巴万要塞司令,李端浩意在以此石刻表示中国军队如“天下雄”的夔门一样,牢不可破。
孙元良看到自己的手下竟然如此露了脸,自己岂能示弱!于是写下了“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十个大字置于案头,但苦于毛笔字练得不到家,深感拿不出手,怕后人耻笑,于是他把秘书杨开鹏叫来,要他把这十个字用毛笔字手书出来,找工匠刻到夔门石壁上,整幅字的大小一定要压过李端浩的“巍哉夔门”。杨开鹏领命后,哪敢怠慢,连夜写了数十幅,从中挑选了一幅,然后又聘请了五个工匠,历时4个多月,终于将大字刻到了夔门石壁上。
石刻竣工后,孙元良亲自到夔门为石刻剪彩,并发表抗日演讲,表明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后来孙元良在淞沪会战中,率兵坚守闸北76天。1944年,率部将日军赶出距重庆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使日军退出贵州。解了重庆之危。
1949年,孙元良随国民党溃败到了台湾,他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国民党将领间内斗,精神郁闷,最后选择了退役经商,还一度旅居日本,开了一家叫“天福园”的面馆。1975年,他回台湾定居高雄,闲来无事写了回忆录《亿万光年的一瞬》。由于日本否认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事实,1985年,孙元良最后一次高调亮相,发表了一份抗议书,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