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来了,重庆怎么建?
当你签收快递包裹时,你是否意识到废纸箱、塑料袋和胶带泡沫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当你享用每一份美味的外卖时,是否思考过这些塑料包装盒的去向?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很多,除了日常丢弃的生活垃圾、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还有来自农村生活生产的废弃物,以及厨房里通过下水道排出的餐厨垃圾、建设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等,这些垃圾的命运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
11月15日,《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通过“无废城市”建设,重庆将引领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深刻转变。
山水之城焕发绿色活力
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近年来,部分地区垃圾围城现象非常突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仍呈高发态势,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公告》,重庆(主城区)成功从全国60多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纳入全国“11+5”试点城市范围,是唯一纳入试点的省级城市。
“‘无废城市’的提法非常形象,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何以“花”落重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重庆具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条件和基础。”据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负责人介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8年,市政府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田园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71家,利用处置能力162.9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能力2.8万吨/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8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5790吨/日;建成8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
我市还探索建立了一批经验模式,如主城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建立了公众缴纳处置费、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无害化处置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是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实现主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分类收运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建立城镇污水污泥多元处置方式,主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基本达到100%。除此之外,我市还建立了固体废物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管、整合资源、联防联控。2019年,我市专门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城市矿山”变为“金山银山”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行动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对助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电器电子设备和产品迭代速度随之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长期呈高速增长态势。随意丢弃电器电子产品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如何将这些“城市矿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
12月10日,记者随市生态环境局前往巴南区了解目前我市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情况。
来到巴南区胡仁贵废旧物资回收经营部,3名工人正将回收的废弃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堆放整齐。据经营部老板胡仁贵介绍,该回收点一年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近3万台,主要来自于巴南区、大渡口区、南岸区等的居民和个体户,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每周批量送往拆解厂。
胡仁贵合作的拆解厂就是位于双桥经开区的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走进该公司分拣中心,6条生产线都在高速运转,从各区县收购的废弃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不同的拆解线,通过工人们娴熟的拆解分类工作,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塑料等循环材料分门别类地被收集起来,再按照严格的储存要求包装好后被送到专门的材料库房保存。
“公司每天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约140吨,年处理资源量4万吨以上。这些入库后的线路板、线、塑料等材料将会交给专门处理的企业处理,然后再生产成各类产品。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产物再还原、产物再利用,把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减少污染和浪费。”该公司生产经理易建军指着码放整齐的各类拆解材料说道。
我市现有3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主要依靠个体回收、生产商换购回收和废弃电器电子设备处理企业回收三种方式,2013年-2019年11月,我市共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692.65万台,仅占全国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的1.04%。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回收模式,依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和网络作用。线上手机APP平台建立网络回收体系开展电子废物回收,线下在社区推行小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站,由社区统一回收,并及时交至拆解处理企业,实现拆解企业与普通民众无缝对接。”市无废办专员安允天表示。
工人们将回收来的废弃电视机堆放整齐
废弃电器分拣称重
工人们正在拆解废弃洗衣机
“无废”理论深入城市细胞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以及两江新区和高新区(简称主城区),试点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到2020年,主城区公共机构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将立足重庆产业特色,构建汽车、笔电行业‘零部件制造—整车(整机)生产—销售—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加强汽车拆解行业规范管理,推动拆解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理念,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鼓励引导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今年双十一,我市邮政部门就在高等院校、小区楼宇、写字楼等重点区域,设置了979个各类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此外,还将开展无废机关、无废商场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推动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统筹推进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等‘六网’协同发展。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方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对正确分类的居民进行积分激励。”该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在5大方面实现创新。一是制度上推动制定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地方法规;二是在技术上,推动解决钛石膏、磷石膏、电解锰渣、油基钻屑、垃圾焚烧飞灰等固危废综合利用难题;三是在收运处置体系上,推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六大固体废物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协同发展;四是在重点行业循环发展上,以汽车、笔电两大支柱行业为重点,构建工业废物循环产业链,实现物质减量循环生产;五是在服务行业发展上,建设“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解决固体废物产生、处置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打造智慧型固体废物全链条循环利用新格局。”市生态环境局固管中心负责人补充道。
“无废”理论深入城市细胞
“无废城市”实现共建共享
“无废城市”建设吹响了集结号,也引来了委员们的热议。
“建议加大力度促进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发展,通过引导、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相关企业建立更加快捷高效的回收网络;促进家电生产企业建立生产商回收利用体系,推广先进适用的处理技术,使生产企业成为回收利用的渠道之一。”市政协委员、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业务六处处长李黔川认为,建设“无废城市”应引进和开发先进拆解和处理技术,加强对废旧家电非正规处置的监管和处罚。
市政协委员、长寿区政协副主席陈红在调研中发现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不足,他建议合理调整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布局,“对已有规划但还未建设的7个餐厨垃圾中心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梳理,对标对表,加快完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入手进行调研,学习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运行机制,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论证,重点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可产品化为生物燃料、有机肥料、种植基质等资源化途径。”市政协委员、重庆春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国强认为,不能忽视园林绿化废弃物,要促进其资源化利用并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
市政协委员、合川区政协副主席李文莉认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刻不容缓,为此她建议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建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基金,扩大秸秆还田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奋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市级试点范围。学习沿海经验,建立乡镇秸秆统一回收点,实行“有偿收购、集中粉碎、规模还田、高效利用”。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减少饭店一次性餐具、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主动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提倡‘光盘行动’从源头减量餐厨垃圾等。”市生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可在日常生活中“三动”,“动脑”,改变生活方式,出行绿色低碳;“动手”,亲自参与进来,从自己做起;“动口”,监督企业和身边的每个人。
“‘无废城市’的建设,构筑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家园,将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理顺职责,更离不开每一个市民的主动参与。”
链接>>>
1.重庆试点建设“无废城市”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底——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初步构建系统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提升。
到2025年——
建成涵盖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平台,形成高效协同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无废城市”初步建成。
到2035年——
建成完备的固体废物地方政策法规体系,固体废物管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无废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2.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重庆将在推动建立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体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
3.“无废城市”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明显的变化?
随着网购、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重庆开展的“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将持续推进“9571”工程,鼓励引导快递行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全市1000个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