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日记
赵君辉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上午是第一联组讨论。市委书记陈敏尔、市政协主席王炯、市委常委莫恭明等市领导,听取了15位委员的发言。
本届政协以来,我有幸连续三次入选联组发言。去年,我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就《美食之都,需要一瓶地域性好酒》的话题,侃了30多分钟。今天,我向市委书记陈敏尔建言:创建中国数据安全谷,抢占西部灾备技术新高地。
听完发言,书记笑着说:“你是受綦江委托代言?”其实,不是。作为一位市政协委员,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刚刚出台的大背景下,我的选题既是出于数据信息安全国家战略的考量,也是对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短板的思考,当然也是为綦江这个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的鼓与呼。
数据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市场痛点、融合热点、区域经济空白点。去年8月,作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杨义先,到綦江考察后发现,綦江位于重庆仙桃数据谷和贵阳数据中心之间,正好在重庆垂直出海最佳通道上,是渝黔连接核心区,无地震灾害,气候条件、海拔高度适宜,域内有中新合作的大型发电厂,电力资源质优价廉,具备建设中国信息安全谷的最优空间条件。
杨义先教授考察后,与綦江区政府签订了建设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分部和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部中心战略合作协议。他认为,在綦江创建中国信息安全谷,既是出于国家数据信息安全的战略考量,也有助于重庆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三个作用”。
就此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将创建中国信息安全谷纳入市政府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并作为以全国领先为目标的重点扶持项目加以实施。建议在綦江全面规划布局,以“信息化产业本身的安全”为龙头,以“信息化科技在所有领域的安全应用”为延伸,打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教学、生产、金融、安全业媒体、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二是加快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建构中国信息安全谷科技硬核,抢占西部灾备技术新高地。三是以产业链为核心引导招商,促进资源与产业快速聚集。四是创建产业引导基金和信息安全工程学院,为“中国信息安全谷”提供资金和科技人才保障。五是创办国际信息安全论坛。
黄 伟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上午,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吴存荣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我们第三联组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我们联组讨论的主题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我做了题为《建议推动广阳岛绿色发展示范及纳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言。
广阳岛和江北机场相隔不到30分钟车程,重庆的第一座机场1929年就诞生在广阳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绿色发展,不仅要绿色,还要发展。这就要求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设中的大兴机场(那时媒体还称之为“北京新机场”)时曾经讲:“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航空是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航空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自身追求绿色发展,也能培育、带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价值赋能”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目前,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147.48平方公里,限于渝北区部分区域。全国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中,郑州空港经济实验区规划面积达415平方公里,北京临空经济区跨省级行政区划,武汉、贵州临空经济区跨市级行政区划。为此,我建议积极协调有关部委,争取把广阳岛纳入重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统筹规划建设,通过政策叠加、产业融合、区域联动,助力广阳岛打造成为重庆绿色发展的示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
范 慧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上午,按照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安排,第四联组开展讨论。市委常委张鸣、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及其他市级领导现场听取了委员的建言。
会上,共有15位委员发言,围绕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建议:一是提高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和脱贫能力;二是加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三是推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我从自己熟悉的教育领域出发,就“振兴乡村教育助推脱贫攻坚”实事求是反映了乡村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加速酉阳和秀山段高铁规划建设,让二百万土家族、苗族人民进入高铁时代,让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当老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张常委高度认可我提出的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他说,这是政府层面没有调研的问题,农村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要抓实,我们要把这些意见转化成为工作的举措,按照中央的统一布署,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彭 静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晴
11日上午,列席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市长唐良智所做的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行动计划,集聚创新人才。”在抓好人才引育,强化人才激励,优化人才服务上有了具体的举措,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对此,我备受鼓舞。2019年,我市出台《重庆英才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启动“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重庆大学领导鼓励我们积极用好这一政策。就在昨天,重大人才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引进人文学科长江特聘教授1名,这也是我市从市外引进的第一位人文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可以享受重庆市给予入选人才奖励金(作为市政府奖励,依法免征个人所得税)、研究支持经费以及看病就医等9项便利服务。
人才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听了报告后,深感要努力营造好“近者悦、远着来”的人才环境,要把学校引进的有海内外丰富学术经历的教师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他们和国内外的交流渠道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绩效工资制度体系和“双一流”目标责任书的压力传导,全面推进学院办学和教师队伍国际化,实实在在地把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带来的优质资源落实到学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和人才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