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王 林(民盟界别)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建议编制重庆“十四五”规划做到五个“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内容新、举措新。
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坚持“三改变”:改变财政预算与五年规划“各说各话”的现象;改变考核指标与规划指标“两张皮”的现象;改变其他规划与发展规划“貌合神离”“九龙治水”的现象。
在推动成渝地区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要以“见点、见面”“见城、见乡”为原则,编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 “政策篮子”。
抓大文旅促品质化,要打好“三峡牌”“山城牌”“人文牌”“温泉牌”“乡村牌”五张牌,让巴渝文脉“留”下来、“露”出来、“串”起来、“靓”起来,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李仁波(青联界别)
我市高位推动、上下一心,深度贫困歼灭战取得优良战果:18个深贫乡镇脱贫攻坚规划项目开工建设2209个,累计完成投资71.88亿元,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5%和83%,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结构、干群精神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14个国家级贫困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开展七大攻坚行动,把深度贫困乡镇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累计投入到人到户资金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15公里;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89个,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人均可支配收入9952元,减少贫困人口22810人,实现85个贫困村整村销号,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18.24%下降到0.33%。
接下来要对标对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目标,全面排查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项补齐短板,深入推动18个深贫乡镇脱贫攻坚,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完善扶贫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马 欣(台盟界别)
近年来,重庆这座山水之都以其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迅速走红,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如何打破“网红”景点迅速“蹿红”又迅速“过气”的怪圈?建议全力推动我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切实推动旅游业与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融合发展,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8D魔幻都市旅游品牌。二是以地铁、轻轨、索道、游轮、公交等立体旅游交通为依托,串联我市各自然、人文景观,开发以铁公水空为支撑的系列产品和项目集群。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铁公水空大动脉,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公交专用道、骑行专用道、登山步道等慢行系统,实现重庆主城区观光巴士线路全覆盖。四是打造“水上巴士”快速观光游船,加快重庆主城邮轮母港、沿江旅游码头、游艇基地的规划建设。
易小光(经济界别)
重庆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大市”向“智造重镇”转变是关键。我市在推动“智造重镇”建设还存在发展氛围不够浓、人才准备不够足、政策整合力度不够大等问题。为此建议:
补齐短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突出“芯屏器核网”,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打造百亿级软件园区。
推进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普及数字化装备,大力推进制造业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
进一步抓好“智造重镇”建设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增强5G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物联网等网络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
罗 挺(民进界别)
作为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域,朝天门—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龙门浩三大片区,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主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客厅”和“窗口”。三大片区亟需整合,一体建设“两江重庆”都市核心大景区。为此建议:
重新梳理定位朝天门—解放碑片区城市商贸功能,有机融入“两江重庆”都市核心大景区建设。以水面观光为主、陆路观光为辅,系统规划设计多个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历史文脉线、现代都市线、山水城市线、特色美食线等特色旅游线路的有机串联。
打造覆盖三大片区的立体、便捷、高效的交通疏导体系。规划建设连接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的江底公路隧道连接体系,提档升级连接三大片区热门景点的水上观光旅游线路。
构建以“两江重庆”都市核心大景区为龙头,桃花源、金佛山、仙女山等8家5A级景区为节点,全市所有景点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产品线路体系。
任 红(民建界别)
重庆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但仍存在部分红色遗迹修复重建后千篇一律、现有红色资源挖掘拓展不够、红色教育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树立“一盘棋”理念,重点打造与特色打造相结合,重点打造好重庆市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将7大革命老区、渝东北、渝东南特色旅游置于整体系统下,选择红色资源丰富的区县进行特色打造,实现重庆全域红色旅游联动。
加强红色资源深度挖掘与外延拓展。整合重庆市革命老区历史纪念馆,把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红色资源,打造为我市红色教育和旅游新名片。将高速公路沿线红色旧址所在乡镇、村列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试点,打造特色红色小镇,以旅游效益促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发展和传承。
熊新翔(工商联界别)
去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动力、增加了获得感,民营企业家以空前韧劲攻坚克难,以最大决心转型升级,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重庆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各种要素保障力度还不够,服务机制还需进一步健立完善。为此建议: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提高融资成功率,鼓励银行针对优质民营企业,特别对科技型、创新型潜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推进无还本续贷等机制;落实降低企业成本政策,全面落实“涉企减负30条”“制造业降本36条”;推进优秀人才引育计划,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完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住房、个税和科研经费支持政策。针对性制定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大数据等高端人才引入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精准度,加快培养民营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王光强(侨联界别)
近年来,我市聚侨心、集侨智、引侨资,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提出以下建议:
打破侨资源地域局限性,吸纳全国范围的广大侨资源,建立完善海外重要侨资源信息库;利用侨界资源推动外国在渝增设领事机构,促进更多国外城市与重庆结为友好城市并发挥好已结友好城市的作用;增开重庆国际航线,扩大重庆对外开放度。
以市政府名义与涉侨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做好专家团队来渝发展的后续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特聘专家委员会、法顾委、欧美同学会等涉侨平台作用,为重庆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银地合作、争取政策支持、构建金融中心,吸引侨资企业、跨国公司在渝设立结算中心,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做大重庆跨境金融结算规模,以此推动重庆作为全球结算中心。
乐 梅(市政协委员)
近两年内主城完成了200余个项目、100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建设。市民参与到了“增绿添园”各个环节,基本形成了共建共管的合力。建议进一步巩固提高“增绿添园”效果。
在新区的城市规划中,提前预留好绿地公园;在既有的城市建成区,更加合理利用闲置的边角地建设社区公园,将“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始终。
市、区(县)两级政府要做好资金保障,增强对已建成公园、游园的长效管护,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管护的科学性。
更加广泛地征集市民建议,通过智慧化、信息化技术丰富意见征集的形式,将项目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升级维护等各环节与群众建议紧密结合。
在打造景观游园、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将公园、园区建设规划与公共交通规划相结合,让老百姓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过轨道、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到达公园绿地,使更多市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新成果。
钱 鹰(致公党界别)
现阶段,我市已初步搭建起了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近年来,我市在养老保险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全民参与、人人享有的目标。但我市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在总的体系中所占比重过高、以企业年金参保的单位面窄且缴存占比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尚需不断丰富和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
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结构,积极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更多的商业保险。根据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制定不同险种的组合搭配,努力实现优化养老保险结构的目标。
积极推动企业年金参与养老保险。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企业年金试点,逐步扩大企业参与面。
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养老保险体系,丰富险种设计、搞好合理配置,扩大老年人群多层次参保面,引导部分条件较好的老年群众自愿参加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杨家学(民革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全年工作中特别强调,要对接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此建议:
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及落实机制。加快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适时制定《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相机制定《重庆市促进诚信建设条例》。
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以两江新区、自贸区为蓝本,改善重庆整体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鼓励境外研发机构参与本地科技创新计划,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分享机制。
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学习借鉴“成都服务”政务新媒体平台做法,利用互联网24小时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举报投诉、办事咨询、信息查询等网络问政及政务服务。对涉嫌经济犯罪民营企业家慎用逮捕措施,加强对批准逮捕环节的监督,形成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多元化格局。
魏子栋(九三学社界别)
九三学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人民政协为九三学社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舞台。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九三学社重庆市委要团结带领全市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始终不忘多党合作初心,更好地把握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深化对人民政协重要性、科学性、优越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将团结带领全市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切实担负起参政党地方组织的使命任务,做好加减乘除组合运算:在凝聚共识上多做“加法”,在化解矛盾上多做“减法”,在提升履职成效上多做“乘法”,在破除不良思想不良作风上多做“除法”,不断强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并将之转化为积极参政建言、务实岗位建功的行动。
周进源(农工党界别)
推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有一些短板需要突破。为此建议:
调整增加“中药管理”职能职责,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中药材种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充分利用重庆道地药材黄连、黄精、葛根、青蒿等大宗药材具备产业化的发展潜质,加快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特色康复融合发展试点,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构建健康服务新业态;建立各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标准,争创区域特色名牌;建设中药材综合交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三大平台,畅通中药材商业流通渠道,提升我市中药材抗市场风险能力。
引导企业加大中药科研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制定实施《重庆市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完善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筹备组建“重庆中医药大学”或者“重庆中医药科学院”。
滕英明(市政协委员)
目前,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排第9名,持续保持西部第一。现建议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和市场化回收体系,建立“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后端分类处置”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无缝连接的技术路线和流程规范,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收运“两网融合”。推行简便易行的投放方式,并由城管部门参与验收。
加快启动《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修订《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探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按量计费”和“分类垃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的差异化收费制度。
结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不断提高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加强智慧环卫系统建设保障,推广“绿色账户”,提高我市“互联网+”分类系统建设水平。
张 健(妇联界别)
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城乡社区协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印发《关于做好城乡社区协商有关工作的通知》,109个示范社区组建常态化的议事机构,及时汇商辖区的民生急难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力,提高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建议做实城乡社区协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规范有序协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注重法律法规应用;加大工作保障,选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加大村(居)“两委”运转经费保障,落实村(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社区社工站,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成果运用,建立科学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鼓励群众监督;加强宣传引导,对已成形且有效的做法,如“三事分流”“老马工作法”“6+5议事法”等向全市宣传推广。
王 平(医药卫生界别)
医疗康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市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方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医疗康养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管理体系缺“统”,政策支撑缺“精”,服务供给缺“质”,人才队伍缺“量”,行业发展缺“规”。为此建议:
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医养结合机构审批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大投入,推进儿童、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相关机构建设,增加优质医疗康养资源供给力度,建立全市医疗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医疗产业结构,依托我市温泉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依托都市圈、乡村旅游、中医药产业等打造一批特色医疗康养地;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标准,通过行业自律、信用管理等方式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张 华(特邀界别)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旅游已成为重庆文化的组成部分。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8.8%。文旅产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支撑、新路径。
文化创作生产更加兴盛繁荣,从“数量”向“质量”看齐,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更加广泛充分,更多的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古籍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文化旅游演艺更具生机活力,让传统旅游景区深耕文化艺术内核,专业艺术院团的演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文旅品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建议通过不断寻找文旅融合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培育发展新亮点,更大限度地调动市场活力,更加精确地梳理受众需求,“靓造”更多“重庆味”“国际范”,加速向“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迈进。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