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点亮心中的光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您!”2月10日,当与求助者沟通40多分钟后,听到电话那头的一句感谢时,民进北碚区委会会员、西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史慧颖才露出欣慰的微笑。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1月28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面向社会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史慧颖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专家组副组长,积极投入到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费公益服务。
史慧颖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工作,有着丰富的咨询经验。寒假期间,她已回到河南老家。但当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组建专家团队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时,她第一时间挑起重任。1月29日,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通首日,史慧颖就第一个当班。采访当日,史慧颖也工作了一整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心理带来的负面冲击,史慧颖耐心、细致、专业的疏导,有效地缓解了一些求助者焦虑、恐惧、自责的情绪,为他们重建了自我心理稳定性和安全感。求助者感动地表示:“谢谢你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听我诉说,谢谢你们的大爱!”
“我们在接电话过程中发现,疫情之下,心理咨询是大众真切需要的。一句关心或是鼓励,或者陪他们聊一聊来稳定他们的情绪。他们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变得稳定,在咨询最后还会发自内心地说一句‘谢谢’,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所做的工作真的很重要。”谈及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别样价值,史慧颖很是欣慰,“能够帮助到一些人,我挺开心的。”
据了解,西南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咨询专家团队由30多名高水平咨询专家和高层次的志愿者人员组成,经验丰富。热线开通前3天,就接到近百个求助电话,求助者来自全国各地,主要咨询的问题涉及到紧张焦虑、强迫心理、迷茫无措、家庭关系紧张、惶恐心理、失眠等。
针对目前许多已经复工的上班族,史慧颖表示,复工的人们难免会带着复杂的心情去工作。一方面,大家都希望能够正常地工作,另一方面,大家的内心其实会有一些担心和恐惧。“在这个特殊时期,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大家首先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这部分。其次,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也要尽可能有规律地工作和生活。”史慧颖这样为复工的上班族支招。
同时,如果公众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023-68367770(周一至周五,8:30-17:30);另外,西南大学的学生如需心理支持,也可拨打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通的阳光热线(13996464520,服务时间每天9:00-20:00)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