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党员陈志林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这是致公党党员、重庆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每天重复100次以上的开场白。截至目前,他已为普通百姓、患者、疫区一线医护人员、一线排查工作人员等3000余人提供了心理援助。
自1月24日开始,陈志林联合致公党荣昌区“同心致福”心理工作站、沙坪坝区侨联免费开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热线。2月11日,经过全国征集和严格审核,他被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确定为疫情心理援助专家成员之一,主要为疫区人员提供心理援助。
“最早的7点就打给我打电话,甚至还有凌晨打来的。从1月24日到现在,几乎每天都电话不断。”陈志林说,“还有特别多的人,我一接通电话就听到他们的骂声。等他们骂完后,我再问一句,请问我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对方会很奇怪我为什么不生气,我告诉他们我愿意倾听你的痛苦,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你。”
在接受了成百上千的民众倾诉以及负能量传递以后,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导,即另外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然而,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陈志林却没有办法接受督导。“我只能每天晚上睡前花一个小时进行自我剖析、自我督导,第二天再打起精神进行心理援助。”陈志林说。
这种几乎类似于情绪垃圾桶,甚至是受气包、精神劳工的工作,陈志林为什么愿意持续做下去呢?他真诚地说:“无论是骂我的人、哭着求助的人还是心平气和求助的人,到最后他们都会跟我说声谢谢,这就是我的价值。作为一名留学归国人员,在疫情中发挥自身所长,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这既是责任也是荣幸。被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
陈志林提到,目前发现的心理问题都在可预期范围,但由于疫情原因,人们可能出现的安全感缺失、认知障碍、人格障碍等问题在短期内是无法凸显和预判的。另外随着“战斗状态”的持续,一线人员的“疲惫感”“职业耗竭感”等问题或将凸显。因此,疫情后的心理健康更需重视。
“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帮助能最大程度地提供心理安全感,其次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科普以及营造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陈志林建议,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应增强对一线群体尤其是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在其离岗时(后)开展心理评估,对尚无异常者制定随访计划,以避免漏诊或起病较晚而引起危害较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